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蛊惑(蠱惑)  拼音:gǔ huò
诱惑,使人心意迷乱。唐。白居易古冢狐〉诗:「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國語辭典》:蛊惑人心(蠱惑人心)  拼音:gǔ huò rén xīn
以谣言欺骗、迷惑、煽动人心。《元史。卷一○二。刑法志二》:「诸阴阳家者流,辄为人燃灯祭星,蛊惑人心者,禁之。」
《國語辭典》:惶惑  拼音:huáng huò
心中疑惧。《三国志。卷四三。蜀书。吕凯传》:「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惶惑。」
《國語辭典》:迷惘  拼音:mí wǎng
困惑而不知所措。如:「年轻人要立志奋进,不能老陷于岁月的迷惘中。」
《漢語大詞典》:诡惑(詭惑)
蛊惑;惑乱。 晋 潘岳 《西征赋》:“履 犬戎 之侵地,疾 幽后 之诡惑。”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今藉藉皆言 普思 冯诡惑,説妖祥,陛下不知,猥见驱使。”镜花缘第八八回:“信足以诡惑羣情,回皇众绪。”
分類:蛊惑惑乱
《漢語大詞典》:瞽惑
迷乱;蛊惑。 宋 司马光 《闻喜县修文宣王庙记》:“人之言曰:‘古民淳质故可教,今民伪薄故不可教。’是瞽惑之言,不足稽也。”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四年五月》:“今民之师帅,既不能以是为政,乃为魔头者窃取以瞽惑其党,使皆归德于魔,於是从而附益之以邪僻害教之説。”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圣人之学,日远日晦,而功利之习,愈趋愈下,其间虽尝瞽惑於佛老,而佛老之説,卒亦未能有以胜其功利之心。”
分類:迷乱蛊惑
《漢語大詞典》:长惑(長惑)
犹蛊惑。 明 何景明 《势成篇》:“造端以鬼其事,谓之长惑。”
分類:蛊惑
《國語辭典》:疑惑  拼音:yí huò
怀疑、不明白。《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瓘恐维疑惑,乃引三千兵去了。」《文明小史》第七回:「心下好生疑惑。又问兵役道:『庙里后花园,可曾仔仔细细查过没有?』」
《國語辭典》:妖气(妖氣)  拼音:yāo qi
妖异迷人的气象。如:「这里妖气很重,大家小心点!」
《漢語大詞典》:扇惑
煽动蛊惑。晋书·郭璞传:“小人愚嶮,共相扇惑。”旧唐书·田承嗣传:“ 承嗣 使亲党扇惑 相州 将吏谋乱。”《西游记》第三七回:“妄言祸福,扇惑人心。”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四章:“ 嵩 与道士 张宾 相结,扇惑 武帝 ,遂致毁法。”
《漢語大詞典》:罔惑
(1).不惑。后汉书·独行传赞:“乘方不忒,临义罔惑。”
(2).欺枉蛊惑。旧唐书·崔胤传:“日在禁闈,罔惑朕躬。”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四:“专挟邪説,罔惑上听。”
分類:不惑蛊惑
《國語辭典》:妖蛊(妖蠱)  拼音:yāo gǔ
以妖态媚惑人。《文选。张衡。西京赋》:「妖蛊艳夫夏姬,美声畅于虞氏。」《文选。傅毅。舞赋》:「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晔其扬华。」
《漢語大詞典》:鼓弄
(1).蛊惑愚弄。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不谓下石之人,撰造言语,鼓弄宦寺。”《封神演义》第七二回:“贪功网利!鼓弄愚民,以为己功。”《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这实吃了 晁无晏 那贼天杀的亏,今日鼓弄,明日挑唆,把俺那老斫头是挑唆转了。”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二:“ 欧洲 的资本家还想借此鼓弄阴谋,几百万人的性命在文明人眼光里算得什么!”
(2).吹动摆弄。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谈薮:“鼓弄 滕六 ,招邀 巽二 ,只凭施威势。”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旧态依然的苍海,不断地在鼓弄风涛。”
(3).蠕动。 梁斌 《红旗谱》四一:“有个同学把一条毛毛虫放在我的书桌上,吓得我一天不敢去上课。一想起来,毛毛虫就像在心里鼓弄。”
《漢語大詞典》:乱惑(亂惑)
(1).昏乱迷惑。《楚辞·天问》:“彼王 紂 之躬,孰使乱惑。”战国策·秦策一:“文士并餝,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
(2).扰乱蛊惑。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盆子 窃尊号,乱惑天下。”
《漢語大詞典》:狂蛊(狂蠱)
(1).犹狂惑。 汉 扬雄 《太玄·止》:“关其门户,用止狂蛊。” 司马光 集注:“蛊,惑也。”
(2).蛊疾。患此疾者神志惑乱,故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寄琼州杨舍人》:“人多药户生狂蛊,吏有珠官出俸钱。”
(3).指蛊惑众人的恶毒言论。 鲁迅 《集外集补遗·破恶声论》:“狂蛊中于人心,妄行者日昌炽,进毒操刀,若惟恐宗邦之不蚤崩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