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蛆烂(蛆烂)
册府元龟唐郭霸则天朝尝推李思徵搒捶考禁而卒后见思徵从数十骑止其庭曰汝往陷我我今取汝霸惶怖援刀自刳其腹斯须蛆烂
《高级汉语词典》:蛆心
坏心肠
《骈字类编》:蛆螾
宋玉 钓赋 饵若蛆螾,钓如细针。
《漢語大詞典》:喷蛆(噴蛆)
詈词。乱扯,胡说。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横死眼如何有个分豁,喷蛆口知他怎生发落?”《何典》第一回:“不会谈天説地,不喜咬文嚼字,一味臭喷蛆,且向人前捣鬼。” 茅盾 《昙》:“你应该说不要乱喷蛆;这才是顶时髦的格言成语。”
分類:詈词胡说
《國語辭典》:搅蛆扒(攪蛆扒)  拼音:jiǎo qū pá
形容恶毒的妇女。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一折:「哥哥也,咱须是官宦家,怎么好人家娶这等搅蛆扒。」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三折:「这的是谁做就死冤家,哎!都是那搅蛆扒。」
《國語辭典》:搅肚蛆肠(攪肚蛆腸)  拼音:jiǎo dù qū cháng
比喻人的心肠恶毒。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我道是谁?原来是搅肚蛆肠的老虔婆。」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普天下的婆娘,谁不待要佔些独强。几曾见这狗行狼心,搅肚蛆肠!」
分類:心肠狠毒
《漢語大詞典》:咬蛆儿(咬蛆兒)
嚼蛆。胡言乱语。《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 西门庆 笑道:‘这小淫妇,单管咬蛆儿。’”
分類:胡言乱语
《漢語大詞典》:螇蛆
猿猴类猛兽。吕氏春秋·谕大:“山大则有虎豹熊螇蛆,水大则有蛟龙黿鼉鱣鮪。” 陈奇猷 校释引 毕沅 曰:“‘螇蛆’未详所出,或是‘猨狙’,亦可作‘虫’旁。”
《骈字类编》:蝎蛆
北齐书南阳王绰传问在州何乐对曰多取蝎将蛆混看极乐
《国语辞典》:如蛆附骨  拼音:rú qū fù gǔ
蛆,食腐尸的虫子。「如蛆附骨」指像蛆一样吸食尸骨的养分。比喻纠缠趋附,难以袪除的恶势力。如:「黑道分子如蛆附骨般,向市场摊贩强索保护费。」
《国语辞典》:蝍蛆钳带(蝍蛆钳带)  拼音:jí jū qián dài
蝍蛆,蜈蚣。相传岭南一带多大蛇,长数十丈,四处害人。当地居民于是蓄养蜈蚣,专门对抗蛇害。蜈蚣见蛇必纵身一跃,跳到蛇的七寸要害处,再用一对大钳夹住大蛇,吸其精血,至死方休。比喻一物剋一物。《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这数十丈长、斗来大的东西,反缠死在尺把长、指头大的东西手里,所以古语道:『蝍蛆钳带。』盖谓此也。」
《国语辞典》:蚕蛆蝇(蚕蛆蝇)  拼音:cán qū yíng
动物名。节肢动物昆虫纲双翅目家蝇科。体灰黑色,胸背部有黑线数条,腹背呈灰色,卵产于蚕的皮肤上或桑叶上。蚕若吞食桑叶上的卵,卵将在蚕的胃肠中孵化成为幼虫,并吸取养分生存,为蚕的害虫。
《国语辞典》:船蛆  拼音:chuán qū
动物名。一种贝类。贝壳很小,身体像蠕虫,附生在海上木船或木质物内蛀食木材。种类很多,繁殖力很强,破坏性极大。
《国语辞典》:海蛆  拼音:hǎi qū
动物名。节肢动物甲壳纲。体椭圆,长七、八公分,触角两对甚长,脚六对,行动甚速。群居于海滨,白天潜伏隐蔽处,夜间外出觅食。
《国语辞典》:蝇蛆病(蝇蛆病)  拼音:yíng qū bìng
一种牛羊的疾病。苍蝇在牛羊伤口上排卵,孵化后螺旋状幼虫继续在伤口内寄生生长,破坏组织,引起坏疽的病症。
《漢語大詞典》:蚼蛆
一种害禾稼的虫。吕氏春秋·审时:“得时之麦,不蚼蛆;先时者,暑雨未至,胕动蚼蛆而多疾。”
分類:禾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