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9,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浴蚕
不蚕
蚕尾
亲蚕
蚕豆
桑蚕
野蚕
红蚕
蚕绩
田蚕
茧蚕
金蚕
八蚕
蚕头
蚕市
《漢語大詞典》:浴蚕(浴蠶)
浸洗蚕子。古代育蚕选种的方法。 南朝 梁 刘孝威 《妾薄命》诗:“浴蚕思 漆水 ,条桑忆 郑 坰。” 五代 王周 《道中未开木杏花》诗:“村女浴蚕桑柘緑,枉将颜色忍春寒。”随园诗话卷六引 清 王岱 《清明》诗:“忽忽春光过半时,浴蚕天气雨如丝。”参阅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一。
分類:选种
《韵府拾遗 覃韵》:不蚕(不蚕)
吴融鲛绡诗莫道不蚕能致此海边何事有扶桑
《骈字类编》:蚕尾(蚕尾)
明一统志蚕尾山在东平州北三十里联络望山卧牛诸峰唐苏源明宴小洞庭诗序所谓五拂蚕尾是也
《漢語大詞典》:亲蚕(親蠶)
古礼。谓季春之月皇后躬亲蚕事的典礼。《穀梁传·桓公十四年》:“天子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韩诗外传》卷三:“先王之法,天子亲耕,后妃亲蚕,先天下忧衣与食也。” 宋 苏轼 《端午帖子词·皇太妃阁一》:“午景帘櫳静,薰风草木酣。谁知恭俭德,綵缕出亲蚕。” 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天下百物皆出于农,我皇上躬耕,皇后亲蚕,董劝至矣。”参见“ 亲桑 ”。
《漢語大詞典》:亲桑(親桑)
指皇后亲自参加蚕事的典礼。语本礼记·月令:“﹝季春之月﹞亲东乡躬桑。”《淮南子·时则训》:“后妃斋戒,东乡亲桑。”宋书·孝武帝纪:“来岁,可使六宫妃嬪修亲桑之礼。”
《國語辭典》:蚕豆(蠶豆)  拼音:cán dòu
植物名。豆科蚕豆属,二年生草本。茎粗大、直立、方形、中空。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二至六枚。二至五月开花,总状花序,花冠蝶形,白色带红晕,有紫斑,味清香。荚果狭长椭圆形、稍扁平、肥厚、被细毛。种子椭圆形,可食用及入药,茎叶可作绿肥。也称为「马齿豆」、「罗汉豆」、「胡豆」。
《漢語大詞典》:桑蚕(桑蠶)
(1).采桑养蚕。汉书·五行志中之下:“皇后桑蚕以治祭服,共事天地宗庙。”《资治通鉴·汉王莽始建国二年》:“嬪妇桑蚕、织紝、纺绩、补缝。” 清 唐甄 潜书·宗孟:“ 尧 舜 之治无他,耕耨是也,桑蚕是也,鸡豚狗彘是也。”
(2).吃桑叶的蚕。通称家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蚕桑传入之始:“女闻其言,密求其种,以桑蚕之子置帽絮中。”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排谐体三十二韵》:“桑蚕春茧劝,花蝶夜蛾迎。”
《國語辭典》:野蚕(野蠶)  拼音:yě cán
动物名。蚕的原种,形似家蚕,呈黑褐色,居于樗、桑、柞等树上,食其叶,结茧时捲叶包裹自己,其茧丝可织绸。
《漢語大詞典》:红蚕(紅蠶)
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 汉 扬雄 《太玄·将》:“红蚕缘于枯桑。”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一:“红蚕缘枯桑,青茧大如瓮。” 宋 周紫芝 《雨中花令·吴兴道中颇厌行役作此曲寄武林交旧》词:“雪茧红蚕熟后,黄云陇麦秋间。” 清 陈景钟 《缫丝曲》:“盼得红蚕齐上箔,更喜同功茧不薄。”
分類:红色
《漢語大詞典》:蚕绩(蠶績)
蚕桑和纺绩。 唐 白居易 《盐商妇》诗:“盐商妇,多金帛,不事田农与蚕绩。” 唐 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 清 唐甄 潜书·明悌:“人之爱莫私于其妻。执蚕绩,功鍼缕,治酒醴,调燔炙,则爱其助。”清史稿·礼志二:“ 康熙 时,立蚕舍 丰泽园 ,始兴蚕绩。”
分類:蚕桑纺绩
《漢語大詞典》:田蚕(田蠶)
(1).指植桑养蚕等事务。汉书·地理志下:“ 殷 道衰, 箕子 去之 朝鲜 ,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后汉书·东夷传·马韩:“ 马韩 人知田蚕,作緜布。”《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之七》:“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 宋 范成大 《照田蚕行》:“儂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
(2).泛指农桑。《魏书·韩显宗传》:“田蚕暂废,则将来无资。此国之深忧也。” 北齐 刘昼 新论·贵农:“建国者必务田蚕之实,弃美丽之华。”宋史·窦俨传:“国家之方,守穀帛而已。二者……宜有劝教。请於齐民要术四时纂要《韦氏月録》中,採其关於田蚕园圃之事,集为一卷,鏤版颁行,便於流布。”
《漢語大詞典》:茧蚕(繭蠶)
吐丝做茧之蚕。 唐 杜牧 《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诗:“野店自纷箔,茧蚕初引丝。”
分類:吐丝
《漢語大詞典》:金蚕(金蠶)
(1).金铸的蚕。古代帝王的一种殉葬品。《后汉书·张奂传》“奢非 晋文 ” 李贤 注引 晋 陆翙 邺中记:“ 永嘉 末,发 齐桓公 墓,得水银池金蚕数十箔。” 唐 许浑 《懿安皇太后挽歌词》:“未信金蚕老,先惊玉燕空。” 清 蒋士铨 《一片石·梦楼》:“金蚕玉珮,多是野人锄,难觅 周 官墓。”
(2).传说中的金色蚕。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 弥罗国 ﹞有桑,枝干盘屈,覆地而生,大者连延十数顷,小者荫百亩。其上有蚕,可长四寸,其色金,其丝碧,亦谓之金蚕丝。”
《漢語大詞典》:八蚕(八蠶)
(1).谓一年八熟的蚕。文选·左思〈吴都赋〉:“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緜。” 李善 注引《交州记》曰:“一岁八蚕茧出 日南 也。” 唐 王涣 《惆怅诗》之一:“八蚕薄絮鸳鸯綺,半夜佳期并枕眠。”
(2).指养蚕一岁成熟八次。 南朝 梁 沈约 《究竟慈悲论》:“一岁八蚕,已惊其骤。” 清 钮琇 觚賸·广东月令:“广东月令:十月,八蚕之功毕。”参见“ 八辈蚕 ”。
《漢語大詞典》:八辈蚕(八輩蠶)
一年八熟的蚕名。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桑柘:“ 俞益期 《牋》曰:‘ 日南 蚕八熟,茧软而薄……’《永嘉记》曰:‘ 永嘉 有八辈蚕:蚢珍蚕(三月绩)、柘蚕(四月初绩)、蚖蚕(四月末绩)、爱珍(五月绩)、爱蚕(六月末绩)、寒珍(七月末绩)、四出蚕(九月初绩)、寒蚕(十月绩)。凡蚕再熟者,前辈皆谓之珍。’”亦称“ 八茧蚕 ”。 唐 李贺 《南园》之二:“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 吴王 八茧蚕。”
分類:一年
《漢語大詞典》:蚕头(蠶頭)
一种状如蚕头的人参。古人认为是一种最好的人参。 宋 苏轼 《紫团参寄王定国》诗:“蚕头试小嚼,龟息变方骋。” 王文诰 辑注:“俗称人参如蚕头者最良。”
《漢語大詞典》:蚕市(蠶市)
亦作“蚕市”。 蜀 地旧俗,每年春时,州城及属县循环一十五处有蚕市,买卖蚕具兼及花木、果品、药材杂物,并供人游乐。 唐 司空图 《漫题》诗之二:“蜗庐经岁客,蚕市异乡人。” 前蜀 韦庄 《怨王孙》词:“ 锦里 蚕市,满街珠翠,千万红妆。” 宋 邵雍 《依韵寄成都李希淳屯田》诗:“花时难得会,蚕市易成欢。” 宋 陆游 《开岁》诗:“相寻蚕市人何在,烂醉 蟆津 事亦非。”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成都十二月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蚕市、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鬻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