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躗言
亦作“躛言”。 虚妄不足信的话。左传·哀公二十四年:“君卑政暴,往岁克敌,今又胜都,天奉多矣,又焉能进?是躗言也。役将班矣!” 洪亮吉 诂引 服虔 曰:“躗,伪。不信言也。”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三礼》:“今世 文昌 之祭何所始?盖始於 元 之 袁清容 ……於是躗言四起,谓其为 梓潼 人,而又有十七世轮廻之説。”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则执己律人,以他人有信仰为大怪,举丧师辱国之罪,悉以归之。造作躗言,必尽颠其隐依乃快。”
分類:虚妄
《國語辭典》:夸诞(夸誕)  拼音:kuā dàn
誇大荒诞而不可信的。《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闇,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也作「誇诞」。
《國語辭典》:誇诞(誇誕)  拼音:kuā dàn
誇大荒诞而不可信的。《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高丽之兵脆弱,袜啰之言誇诞,说谎的言语也,不可信从。」也作「夸诞」。
《漢語大詞典》:怪妄
(1).怪诞虚妄。隋书·经籍志二:“至 晋 太康 元年, 汲郡 人发 魏襄王 冢,得古竹简书……多杂碎怪妄,不可训知,唯周易《纪年》最为分了。”
(2).古怪狂妄。明史·文苑传二·桑悦:“时 常熟 有 桑悦 者,字 民懌 ,尤怪妄,亦以才名 吴中 。”
《漢語大詞典》:虚荒
虚妄荒诞。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李长吉》:“ 元和 中, 韩吏部 颇道其诗,云:‘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清也……鲸呿鰲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三:“曲学虚荒小説欺,俳谐怒駡岂诗宜?今人含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荒芜,荒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 边韶 《老子碑》文云:‘ 老子 , 楚 相县 人也。’ 相县 虚荒,今属 苦 ,故城犹存,在 赖游乡 之东。”
《漢語大詞典》:奸妄(姦妄)
谓奸诈虚妄。后汉书·方术传序:“是以通儒硕生,忿其姦妄不经,奏议慷慨,以为宜见藏摈。”三国志·吴志·孙和传:“是时有司颇以条书问事, 和 以为姦妄之人,将因事错意,以生祸心,不可长也,表宜絶之。”宋书·礼志二:“及 元后 崩, 莽 乃自服三年之礼。事皆姦妄,天下疾之。” 宋 苏辙 《论冬温无冰札子》:“先帝觉其姦妄,亲批圣语指其罪状。”
分類:奸诈虚妄
《國語辭典》:虚诬(虛誣)  拼音:xū wū
虚假欺骗,凭空诬陷。《左传。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句下唐。孔颖达。正义:「盖贱其虚诬,鄙其妖妄,故无所取之也。」
《國語辭典》:谲诳(譎誑)  拼音:jué kuáng
游说时的权诈变化。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陆氏直称『说炜烨以谲诳』,何哉?」
《漢語大詞典》:妄境
佛教语。谓妄心所现的虚妄不实的境界。 唐 符载 《为江西李常侍祭顗和尚文》:“一言悟解,了得真空,灵觉内虚,妄境外融。” 宋 洪迈 容斋随笔·真假皆妄:“以真为假,以假为真,均之为妄境耳!”
《國語辭典》:海枣(海棗)  拼音:hǎi zǎo
植物名。棕榈科海枣属,常绿乔木。原产于非洲及小亚细亚一带。株高二十至三十公尺,径四十至六十公分,羽状复叶长二公尺半至五公尺,花单性,雌雄异株,果常椭圆形,长三至八公分,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甜味、黏度,因栽培条件不同而差异很大。也称为「枣椰子」。
《國語辭典》:尘妄(塵妄)  拼音:chén wàng
尘,不净。妄,不实。尘妄指世俗的虚妄。唐。白居易〈题座隅〉诗:「犹恐尘妄起,题此于座隅。」
《漢語大詞典》:谰辞(讕辭)
说假话;虚妄不实之辞。新唐书·张亮传:“会 陕 人 常德 发其谋,并言 亮 养假子五百。帝使 马周 案之, 亮 谰辞曰:‘囚等畏死,见诬耳。’” 宋 汪藻 《知河中府席益落职制》:“不知蒐慝之已陈,犹设谰辞而罔上。”
《漢語大詞典》:诬诞(誣誕)
虚妄荒诞。隋书·艺术传论:“ 许氏 之运鍼石,世载可称, 萧吉 之言阴阳,近於诬诞矣。” 宋 叶适 《温州社稷记》:“怪淫诬诞之説起,乞哀於 老 、佛,听役於鬼魅,巨而龙罔,微而鱓蜴,执水旱之柄,擅丰凶之权,视社稷无为也。” 明 杨慎 《〈周官音诂〉序》:“左传浮夸,诬诞之祖也。”
分類:虚妄荒诞
《漢語大詞典》:诡幻(詭幻)
(1).诡谲变幻。 元 袁桷 《三次韵酬周仪之虞伯生》之六:“控摶无须臾,诡幻已千百。”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一章:“凡诈谋奇计,端人正士所不屑为者,若辈悍然为之,诡幻譸张,挤自治党於死地。”
(2).怪诞虚妄。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文章有本:“其文章近於游戏,大约空中结撰,寄姓氏於有无之间,以徵其诡幻,然博考之,皆有所本。” 聂绀弩 《论〈封神榜〉》:“除了书中的故事架空诡幻,足以歆动并非‘博雅君子’的大众以外,这书还:第一,对旧社会所迷信的神道的来源,给了一个歪曲的解答。”
《漢語大詞典》:杂传(雜傳)
(1).古代史籍纪传之一种。因名目众多,且时杂虚妄之说,故别为一类,以区别于正史之纪传。隋书·经籍志二:“ 魏文帝 又作《列异》,以序鬼物奇怪之事, 嵇康 作高士传,以叙圣贤之风。因其事类,相继而作者甚众,名目转广,而又杂以虚诞怪妄之説……今取其见存,部而类之,谓之杂传。”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若乃旁求别録,侧窥杂传,诸如此谬,其累实多。”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纪传録:一国史,二注历,三旧事,四职官,五仪典,六法制,七伪史,八杂传,九鬼神。”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直至 刘昫 的唐书·经籍志,还属于史部起居注和杂传类里的。”
(2).纪传体正史中列传的一小类。如新五代史卷三十九至卷五十七均为杂传。
《漢語大詞典》:漫诞(漫誕)
(1).散漫。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
(2).空泛虚妄。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余谓佛,西方之达人也。其言汪茫漫诞,贯生死鬼神无有滨涯,合万物之妄以为一真。” 宋 苏舜钦 《投匦疏》:“今限字二百,束之对偶,则皆漫诞而无功,緐博而寡要,不可施用,是为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