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汲古阁(汲古閣)  拼音:jí gǔ gé
明末常熟人毛晋藏书的阁名。毛晋喜藏书,积八万四千馀册,多宋、元善本。又喜刻书,所刻诸书通称为「汲古阁本」。
《漢語大詞典》:嫏嬛洞
神话中天帝藏书处。 清 张笃庆 《〈聊斋志异〉题辞》:“ 嫏嬛洞 里传千载, 嵩岳 云中迸九华。” 清 袁枚 续新齐谐·麒麟喊冤:“不特帝所无时文,即 嫏嬛洞 、 二酉山 亦从无此腐烂之物。”
《漢語大詞典》:照旷阁(照曠閣)
清 代 江苏 常熟 张仁济 藏书阁名。阁内多藏 宋元 旧刻。 仁济 子 光基 、 海鹏 ,继事增益,收藏日富。 海鹏 刻有《学津讨原》《墨海金壶》《借月山房汇钞》等书,流传颇广,世称照旷阁本。
《漢語大詞典》:文瑞楼(文瑞樓)
清 嘉庆 时 浙江 桐乡 人 金檀 的藏书楼名。 檀 喜藏书,尤以 明 人集部为多,有《文瑞楼书目》
《漢語大詞典》:烟屿楼(煙嶼樓)
清 徐时栋 藏书楼名。 时栋 字 定宇 , 鄞县 人, 道光 举人,官内阁中书。家藏书六万卷,筑 烟屿楼 储之,校读精审。著有烟屿楼读书志烟屿楼笔记等。
《漢語大詞典》:邺架之藏(鄴架之藏)
对他人藏书的美称。 清 顾炎武 《与颜修来手札》之十一:“如贵地友人家有 鄴 架之藏,欲一就观。”
分類:他人藏书
《漢語大詞典》:校书部(校書部)
古代指国家校理藏书之所。后汉书·班固传上:“﹝ 班超 ﹞具言 固 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 显宗 甚奇之,召诣校书部。”
《国语辞典》:馆际互借(馆际互借)  拼音:guǎn jì hù jiè
图书馆间可互借彼此藏书的合作方式。
《国语辞典》:兰台石室(兰台石室)  拼音:lán tái shí shì
汉代宫中藏书的地方。《后汉书。卷六六。王允传》:「允悉收敛兰台石室图书、秘纬要者以从。」《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典籍储藏,皆在兰台石室。」参见「兰台」条。
《国语辞典》:巡回图书馆(巡回图书馆)  拼音:xún huí tú shū guǎn
将图书馆的藏书以汽车运送各处,预先公告停靠的时间及地点,居民可依公告前往借阅。为一种推广阅览图书的措施。台湾地区曾一度实施,现已废除。美国此制亦颇发达。
《国语辞典》:风雨名山之业(风雨名山之业)  拼音:fēng yǔ míng shān zhī yè
风雨,乱世。名山,古帝王藏书之府。全句比喻乱世不朽的著作。连横〈台湾通史序〉:「则欲取金匮石室之书,以成风雨名山之业。」
《国语辞典》:天禄琳琅(天禄琳琅)  拼音:tiān lù lín láng
紫禁城中的宫殿。是皇宫内庭藏书处,清代为收藏宋、元、明善本书之处。
《国语辞典》:影宋抄本  拼音:yǐng sòng chāo běn
藏书家请知名写手,照著宋版书原本的式样摹抄而成的书本。
《国语辞典》:皕宋楼(皕宋楼)  拼音:bì sòng lóu
清陆心源的藏书楼。在今浙江省吴兴县。约藏宋版书近二百种,故称为「皕宋楼」。
《国语辞典》:版本学(版本学)  拼音:bǎn běn xué
专门研究历代典籍的雕版源流、传抄经过、纸地墨色、字体刀法、藏书印记、装潢式样以及内容校勘考订等问题,从而确定原刻或翻刻、原抄或影抄、善本或劣本,以供社会人士收藏流通、阅读参考等学问。也作「板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