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3,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蓬艾
方蓬
蓬室
惊蓬
蓬莱阁
蓬根
短蓬
莲蓬
蓬生
蓬发
霜蓬
征蓬
蓬葆
蓬科
蓬颗
《漢語大詞典》:蓬艾
(1).蓬蒿与艾草。亦泛指丛生的杂草。墨子·旗帜:“蓬艾有积。” 宋 苏舜钦 《猎狐篇》:“何暇正丘首,腥臊满蓬艾。” 清 顾炎武 《将远行作》诗:“收身蓬艾中,所至若穷途。”
(2).指草野;民间。《宋书·傅亮传》:“重明照蓬艾,万品同率由。” 清 侯方域 《陈其年诗序》:“ 吴 趋诸君即数十年来更变迭出,而犹存乎蓬艾之间。”
《國語辭典》:方蓬  拼音:fāng péng
方壶及蓬莱的合称,二者均为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唐。李白〈赠卢徵君昆弟〉诗:「水落海上清,鳌背睹方蓬。」清。朱彝尊〈万年藤杖歌赠尤检讨〉诗:「人生快意亦已足,岂必入海求方蓬。」
《漢語大詞典》:蓬室
穷人所住的草屋。列子·力命:“居则蓬室,出则徒行。”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顾念蓬室士,贫贱诚足怜。” 唐 杜甫 《垂老别》诗:“弃絶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虎》:“但蓬室为陋耳,敢不承命。”
分類:穷人草屋
《漢語大詞典》:惊蓬(驚蓬)
(1).疾飞的断蓬。喻行踪的飘泊不定。 唐 李商隐 《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诗:“路遶 函关 东復东,身骑征马逐惊蓬。” 清 谭嗣同 《古别离》诗:“惊蓬捲天起,坠羽沦渊池。”
(2).形容散乱蓬松的头发。 清 纳兰性德 《唐多令·塞外重九》词:“古木向人秋,惊蓬掠鬢稠,是重阳,何处堪愁。”
《漢語大詞典》:蓬莱阁(蓬萊閣)
(1).阁名。在 山东省 蓬莱县 北 丹崖山 上。 宋 嘉祐 年间建阁, 明 万历 年间增建了 吕祖殿 、 三清殿 等建筑。自古为文人学士雅集之地。 宋 孔平仲 《寄常文》诗:“ 蓬莱阁 下花多少, 清旷亭 前水浅深。”
(2).指秘书省或秘书监。 唐 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诗之三:“暂阻 蓬莱阁 ,终为江海人。”亦省作“ 蓬阁 ”。 唐 孟浩然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永怀 蓬阁 友,寂寞滞 扬云 。”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移官 蓬阁 后,穀贵殁潜夫。”参见“ 蓬莱 ”。
《國語辭典》:蓬莱(蓬萊)  拼音:péng lái
1.蓬蒿草莱。指草莽。《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边让传》:「举英奇于仄陋,拔髦秀于蓬莱。」
2.相传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山。《列子。汤问》:「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3.唐代宫殿。参见「蓬莱宫」条。
4.县名。参见「蓬莱县」条。
《骈字类编》:蓬根
唐 卢汝弼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 其三 八月霜飞柳半黄,蓬根吹断雁南翔。
《漢語大詞典》:短蓬
即彩虹。雨停后,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短蓬》:“ 杨大芳 尝为 明州 高亭 盐塲。塲在海中,或天时晴霽,时见如匹练横天,其色淡白,则晴雨中分,土人名之曰短蓬,亦蜃气之类也。”
《國語辭典》:莲蓬(蓮蓬)  拼音:lián péng
莲花开过以后,花托渐大,呈倒圆锥形,称为「莲蓬」。内含莲子,通常一个莲蓬里有十数颗莲子。
《骈字类编》:蓬生
唐 杜甫 遣兴五首 其四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國語辭典》:蓬发(蓬髮)  拼音:péng fǎ
形容头发散乱。《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王霸妻传》:「吾与子伯素不相若,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而我儿曹蓬发历齿,未知礼则,见客而有惭色。父子恩深,不觉自失耳。」也作「蓬头」、「蓬首」。
《漢語大詞典》:霜蓬
喻散乱的白发。 唐 李白 《怨歌行》:“沉忧能伤人,緑鬢成霜蓬。” 宋 苏辙 《次韵子瞻梳头》:“霜蓬已枯不再緑,有客劝我抽其根。”
分類:散乱白发
《漢語大詞典》:征蓬
(1).犹飘蓬。比喻飘泊的旅人。 南朝 梁 吴均 《闺怨》诗:“胡笳屡悽断,征蓬未肯还。” 唐 王勃 《冬郊行望》:“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蓬。”
(2).泛指远行之人。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征蓬出 汉 塞,归雁入胡天。”
《國語辭典》:蓬葆  拼音:péng bǎo
蓬,植物名;葆,羽葆。「蓬葆」形容头发久不梳理,如蓬草或羽葆一般散乱。《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燕剌王刘旦》:「当此之时,头如蓬葆,勤苦至矣,然其赏不过封侯。」《聊斋志异。卷一○。恒娘》:「宝带忿,不自修,拖敝垢履,头类蓬葆,更不复可言人矣。」
《漢語大詞典》:蓬科
(1).蓬草。泛指杂草丛。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二折:“我趓在蓬科里。我见他,他不曾见我。” 清 许承钦 《界河驿》诗:“檉柳蓬科转,桃花水利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儿:“月初升,乍闻人语。暗拨蓬科,见二人来饮。”
(2).犹蓬颗。 唐 李白 《上留田行》:“古老向予言,言是 上留田 ,蓬科马鬣今已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同往寻之,果马鬣蓬科,杳无人跡。”
《國語辭典》:蓬颗(蓬顆)  拼音:péng kě
上面长有蓬草的土块。《汉书。卷五一。贾仙传》:「为葬薶之侈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蓬颗蔽冢而托葬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