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依蒲柳
 
侵蒲柳
 
凋蒲柳
 
君叔伤蒲柳
 
早衰蒲柳
  
蒲柳之姿
 
蒲柳先秋
 
蒲柳先衰
 
蒲柳凋
 
蒲柳衰

相关人物
顾悦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7~
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南朝梁·刘孝标注引顾凯之为父传曰:「君以直道陵迟于世。入见王,王发无二毛,而君已斑白,问君年,乃曰:『卿何偏蚤白?』君曰:『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受命之异也。』王称善久之。」
《晋书》卷七十七〈殷浩列传·顾悦之〉~2048~
顾悦之字君叔,少有义行。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帝问其故。对曰:「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蒲柳常质,望秋先零。」简文悦其对。始将抗表讼浩,浩亲故多谓非宜,悦之决意以闻,又与朝臣争论,故众无以夺焉。时人咸称之。为州别驾,历尚书右丞,卒。子凯之,别有传。

例句

孤舟乱春华,暮齿依蒲柳。 杜甫 上水遣怀

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杜甫 枯棕

蒲柳质易朽,麋鹿心难驯。 白居易 自题写真

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怅心。 卢纶 和崔侍郎游万固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0或1640—1715 【介绍】: 清山东淄川人,字留仙,号剑臣,又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少时应试,为学政施闰章所激赏,至康熙五十年始成贡生。久为乡村塾师,中间一度至宝应县为幕宾。博采传闻,作小说《聊斋志异》,谈狐说鬼,实对时弊多所抨击。另有诗文集及俚曲,均以“聊斋”命名,另有其他著述。一说《醒世姻缘》亦出其手。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八
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淄川人。诸生。有《聊斋集》。
词学图录
蒲松龄(1640-1715) 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淄博)人。清诸生。早年与同郡张笃庆、李尧臣结郢中诗社,人有"郢中三友"之目。屡应乡试不售。入友人宝应知县孙蕙幕中。旋北归。常在缙绅人家设帐授徒。七十岁后隐居不复出游。所撰《聊斋志异》为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之冠。亦工诗词曲。其词纵笔所如,真率自然,喜怒哀乐,跃然纸上。有《聊斋诗集》、《文集》等。今人辑有《蒲松龄全集》。词集名《聊斋词》。
《國語辭典》:蒲柳  拼音:pú liǔ
1.水杨的别名。参见「水杨」条。
2.比喻体质衰弱或身分低微的人。如:「他身如蒲柳,常常生病。」
《国语辞典》:蒲柳之姿  拼音:pú liǔ zhī zī
比喻身体衰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分类字锦》:蒲柳先零
世说注顾恺之为父传曰君以直道陵迟于世入见王王发无二毛而君已斑白问君年乃曰卿何偏蚤白君曰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受命之异也王称善久之
分类:
《漢語大詞典》:风蒲
指蒲柳。 唐 杜牧 《赴京初入汴江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诗:“露蔓虫丝多,风蒲燕雏老。” 宋 范成大 《满江红》词:“罨画溪山,行欲遍,风蒲还举。” 清 厉鹗 《召伯埭》诗:“稍喜湖天阔,风蒲舞鷾鴯。”
分類:蒲柳
《國語辭典》:水杨(水楊)  拼音:shuǐ yáng
植物名。杨柳科柳属,落叶亚乔木或灌木。高矮不一,小者不及一公尺,大者可达四点五公尺。树皮红褐色,枝皮平滑,色绿或带紫。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波状钝齿缘,先端尖,叶面平滑,背面有茸毛,灰白色。雌雄异株,柔荑花序先叶开,苞片外被丝状白毛,雄蕊两枚,花丝合生,花药黄红色。蒴果二裂,种子具白色种絮。也称为「蒲柳」、「浦柳」、「细柱柳」。
分類:水杨蒲柳
《漢語大詞典》:蒲杨(蒲楊)
蒲柳。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蒲柳生水边,叶似青杨,一曰蒲杨。”
分類:蒲柳
《漢語大詞典》:蒲质(蒲質)
(1).以蒲草为贽。质,通“ 贄 ”。见面礼。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上:“将之以诚,虽微物而可重;献之由心,虽蒲质而可荐。”
(2).蒲柳之质。因蒲柳早凋,常用喻质贱、体弱。 明 高濂 《玉簪记·设计》:“念蒲质自甘弃捐,又何须雅念勤劳。” 明张景《飞丸记·权门狼狈》:“身生閫阁,足未履庭阶,堪怜蒲质,怎惯得涉浪穿崖。”参见“ 蒲柳 ”。
《國語辭典》:蒲柳  拼音:pú liǔ
1.水杨的别名。参见「水杨」条。
2.比喻体质衰弱或身分低微的人。如:「他身如蒲柳,常常生病。」
《漢語大詞典》:束蒲
(1).成捆的蒲柳。《诗·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蒲。” 郑玄 笺:“蒲,蒲柳。”
(2).“束薄为脯”的省语。谓有意混淆是非。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箝语燔书, 秦 欲愚其民而不能愚 陈涉 ;指鹿束蒲, 高 欲愚其君而不能愚 子婴 。” 翁元圻 注:“《艺文类聚》《史记》云:‘ 赵高 将为乱,先设验,束蒲以为脯,惑 二世 ,有言蒲者诛之。’今《史记》无。”参见“ 束蒲为脯 ”。
《漢語大詞典》:束蒲为脯(束蒲爲脯)
将捆束的蒲柳说成肉脯。谓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文选·潘岳〈西征赋〉“野蒲变而成脯,苑鹿化以为马” 李善 注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秦 相 赵高 指鹿为马,束蒲为脯, 二世 不觉。”
《漢語大詞典》:路蒲
路旁的蒲柳,即水杨。喻指低贱之物。 唐 黄滔 《谢试官启》:“而 滔 丘锦小才,路蒲末学,既非禰鶚,大惧温犀。”
《漢語大詞典》:束蒲为脯(束蒲爲脯)
将捆束的蒲柳说成肉脯。谓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文选·潘岳〈西征赋〉“野蒲变而成脯,苑鹿化以为马” 李善 注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秦 相 赵高 指鹿为马,束蒲为脯, 二世 不觉。”
《漢語大詞典》:柳箭
蒲柳制的箭杆。朱子语类卷五九:“柳,北人以此为箭,谓之柳箭,即蒲柳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柳﹝集解﹞引 苏颂 曰:“蒲柳即水杨也,枝劲韧,可为箭笴。”
分類:蒲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