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著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唱论(唱论) 拼音:chàng lùn
书名。元朝燕南芝庵著,三十一节。为中国最早论述声乐的著作。内容主要列举宋、金、元乐曲的名目、节奏、曲式结构、流传地区、歌唱方法和其他相关的音乐理论等。
《漢語大詞典》:钞袭(鈔襲)
抄袭。剽窃他人著作为己作。 清
戴名世 《与白蓝生书》:“互相钞袭,恬不为耻。”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三》:“讲天堂的远不及 六朝 方士的
《十洲记》,讲地狱的也不过钞袭
《玉历钞传》。” 胡适
《汪长禄先生来信》:“我怕的是一般根底浅薄的青年,动輒钞袭名人一两句话,敢于扯起幌子,便‘肆无忌惮’起来。”
《國語辭典》:国史馆(國史館) 拼音:guó shǐ guǎn
纂修国史的机关。掌理纂修国史及典藏国家重要史料文献,隶属于总统府。
《國語辭典》:翻版 拼音:fān bǎn
1.翻印的版本。如:「这是一本翻版书。」
2.指事件雷同。如:「这英勇事迹,无异是武松打虎的翻版。」
《國語辭典》:单行本(單行本) 拼音:dān xíng běn
取丛书中某一种单独发行的书籍,称为「单行本」。相对于丛书而言。
《漢語大詞典》:儒藏
儒家著作的总汇。与道家之道藏、佛教的藏经相应。
《明史·文苑传四·曹学佺》:“尝谓‘二氏有藏,吾儒何独无?’欲修儒藏与鼎立。”
《漢語大詞典》:巨牍(巨牘)
规模弘大的著作。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及乎
《尔雅》,体制乃备,则长篇巨牘也。”
《漢語大詞典》:九典
泛指古代的经典著作。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下帷高枕,游神九典,精义賾隐,味道居静。” 晋
葛洪 《广譬》:“披九典乃觉墙面之篤蔽,闻王道乃知拘俗之多迷。”
《漢語大詞典》:集抄
在预定范围内收集各家著作编辑成的书。
《南史·王僧孺传》:“﹝ 僧儒 ﹞集
《十八州谱》七百一十卷;
《百家谱集抄》十五卷;
《东南谱集抄》十卷;文集三十卷。”
《漢語大詞典》:原着(原著)
著作的原本,翻译、改写、删节等所依据的著作。 柯岩 《天涯何处无芳草》二:“我顿了一下,也笑了,很有礼貌地问她:‘作为一个小说原作者,你满意电影不?影片忠实于原著吗?’”
《漢語大詞典》:轶说(軼説)
指未正式搜辑成集子的著作、言论。 清
梅曾亮 《陈石士学士授经图记》:“ 两江 人士,莫不访求 姚先生 之传书軼説。”
《漢語大詞典》:着作权(著作權)
指著作者按照法律规定对自己的著作所享有的权利,如发表、修改以及取得稿酬等。
《漢語大詞典》:着作(著作)
(1).用文字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
《文选·班固〈答宾戏〉》:“取舍者,昔人之上务;著作者,前烈之餘事耳。” 吕向 注:“著作,谓述作文史也。”
《后汉书·延笃传》:“ 桓帝 以博士徵,拜议郎,与 朱穆 、 边韶 共著作 东观 。” 清
刘大櫆 《〈严遥青诗集〉序》:“ 文王 、 周公 繫
《易》, 孔子 成
《春秋》,皆以大圣人之才,躬亲著作。” 鲁迅
《准风月谈·“商定”文豪》:“然而,著作一世,藏之名山,以待考古团的掘出的作家,此刻早已没有了。”
(2).著作的成品。
《明史·李东阳传》:“为文典雅流丽,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王西庄之贪》:“余自信文名可以传世,至百年后,口碑已没而著作常存。” 丁玲
《悼念茅盾同志》:“ 茅盾 同志著作等身,我将再好好地去读,并永远向他学习。”
(3).见“ 著作郎 ”。
《国语辞典》:著作权(著作权) 拼音:zhù zuò quán
包含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属于无体财产权之一种。著作人格权指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不当修改权等三种权利;著作财产权指重制权、公开口述权、公开播送权、公开传输、公开上映权、公开演出权、公开展示权、散布权、改作权、编辑权及出租权等。著作财产权,原则上存续于著作人之生存期间及其死亡后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