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82,分7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萧瑟
萧疏
萧索
萧森
萧寺
萧散
萧散
萧骚
萧飒
飘萧
萧何
萧郎
萧洒
萧斋
萧曹
《國語辭典》:萧瑟(蕭瑟)  拼音:xiāo sè
1.秋风瑟缩。《楚辞。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词:「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2.寂静冷清。《文选。张协。七命》:「其居也,峥嵘幽蔼,萧瑟虚玄。」清。谭献桂枝香。瑶流自碧〉词:「拾翠汀洲,密意总成萧瑟。」
《國語辭典》:萧疏(蕭疏)  拼音:xiāo shū
1.冷落稀疏。《红楼梦》第八一回:「一时走到沁芳亭,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
2.错落有致。如:「瓶中插著两枝梅花,花萼萧疏,极为清雅。」
《國語辭典》:萧索(蕭索)  拼音:xiāo suǒ
1.云气飘流往来的样子。南朝宋。谢惠连雪赋〉:「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2.冷落衰颓的样子。《文选。江淹。恨赋》:「秋日萧索,浮云无光。」唐。陈鸿《长恨传》:「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3.衰败、不景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家道萧索,衣食不足。」《红楼梦》第七八回:「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索了,不比先时的光景。」
《國語辭典》:萧森(蕭森)  拼音:xiāo sēn
1.幽寂冷清。唐。杜甫 秋兴诗八首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2.错落疏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國語辭典》:萧寺(蕭寺)  拼音:xiāo sì
僧寺、寺院。梁武帝造寺院,命萧子云书称萧寺,后以佛寺称为「萧寺」。唐。李贺 诗二三首之一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相国行祠,寄居萧寺。」
分類:佛寺
《國語辭典》:萧散(蕭散)  拼音:xiāo sǎn
1.閒散。《新唐书。卷一七三。裴度传》:「度野服萧散,与白居易、刘禹锡为文章,把酒穷昼夜相欢,不问人间事。」
2.离散冷清。《文选。潘岳。哀永逝文》:「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
《漢語大詞典》:萧散(蕭散)
(1).消散;消释。晋书·恭帝纪论:“虽有手握戎麾,心存旧国,迴首无良,忽焉萧散。” 唐 皎然 《送大宝上人归楚山》诗:“独鹤翩翻飞不定,归云萧散会无因。” 明 刘基 《自天章入城作》诗:“烦襟得萧散,似欲忘覉旅。”
(2).萧条;凄凉。 南朝 梁 何逊 《和司马博士咏雪》:“萧散忽如尽,徘徊已復新。” 唐 韦应物 《独游西斋寄崔主簿》诗:“秋斋正萧散,烟水易昏夕。” 宋 苏轼 《和李太白》:“野情转萧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园亭》诗:“萧散人问意,孤云第几峰。”
《漢語大詞典》:萧骚(蕭騷)
(1).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五代 齐己 《小松》诗:“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 宋 欧阳修 《呈元珍表臣》诗:“披条泫转清晨露,响叶萧骚半夜风。” 郭沫若 《长春集·遍地皆诗写不赢》诗:“树叶萧骚作响,微风吹送清香。”
(2).萧条凄凉。 唐 祖咏 《晚泊金陵水亭》诗:“ 江 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 宋 范成大 《公辨再赠复次韵》:“书生活计极萧骚,爝火微明似束蒿。” 清 西泠酒民 《蝶恋花·秋日湖上》词:“一片明湖歌舞旧,景色萧骚,恁处堪回首。”
(3).稀疏。 宋 陆游 《初秋书怀》诗:“二十年前已二毛,即今何恨鬢萧骚。”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桃腮柳眼争妍,六桥艷阳还若昔,双鬢萧骚不似前。” 清 吴伟业 《翠峰寺遇友》诗:“不堪从置酒,白髮自萧骚。”
《國語辭典》:萧飒(蕭颯)  拼音:xiāo sà
秋风劲瑟。唐。李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诗:「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唐。张乔宴边将诗:「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
《國語辭典》:飘萧(飄蕭)  拼音:piāo xiāo
飘零萧条。唐。杜甫义鹘〉诗:「飘萧觉素发,凛欲冲儒冠。」
《国语辞典》:萧何(萧何)  拼音:xiāo hé
人名。(?~西元前193)汉初沛人,佐高祖定天下,论功第一,封酂侯。汉初律令多出其手。卒谥文终。
《國語辭典》:萧郎(蕭郎)  拼音:xiāo láng
本指未称帝前的梁武帝萧衍。见《梁书。卷一。武帝纪上》。后世诗词中常借为女子对所喜爱男子的泛称。唐。崔郊 赠去婢诗:「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如今一旦要把萧郎做个路人看待,却如何甘心得过?」
《國語辭典》:萧洒(蕭灑)  拼音:xiāo sǎ
形容人清高绝俗、洒脱不羁。《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也作「潇洒」。
《國語辭典》:萧斋(蕭齋)  拼音:xiāo zhāi
梁武帝造寺,命萧子云于寺壁写一个「萧」字。寺毁后,刻字的残壁仍存。至唐李约将壁运归洛阳匾于小亭,以供赏玩,称为「萧斋」。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后以此作为对自己屋舍的谦称,犹言敝寓、寒舍。清。董士锡忆旧游。怅韶华逝水〉词:「萧萧怨离阻,盼旧侣归时,与诉春怀。」
《國語辭典》:萧曹(蕭曹)  拼音:xiāo cáo
汉高祖功臣萧何与曹参的合称。唐。杜甫 咏怀古迹诗五首之五:「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分類:萧何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