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屮蹻
草鞋。汉书·卜式传:“ 式 既为郎,布衣屮蹻而牧羊。” 颜师古 注:“蹻,即今之鞋也,南方谓之蹻。”
分類:草鞋
《漢語大詞典》:草荐子(草薦子)
方言。草鞋。 王统照 《山道之侧》:“﹝驴夫﹞穿件粗蓝棉布短袄,腰间用黄色草绳松松束住……光着脚,套双污秽的草荐子。”
分類:方言草鞋
《漢語大詞典》:绳履(繩履)
草鞋。后汉书·刘虞传:“ 虞 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
分類:草鞋
《漢語大詞典》:菅屩
草鞋。《淮南子·齐俗训》:“有诡文繁绣,弱緆罗紈,则必有菅屩跐踦,短褐不完者。”
分類:草鞋
《國語辭典》:芒鞋  拼音:máng xié
用芒草编织的鞋子。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儒林外史》第三七回:「腰系丝绦,脚下芒鞋。」也作「芒履」、「芒屩」。
《漢語大詞典》:蹑屩(躡屩)
穿草鞋行走。史记·孟尝君列传:“初, 冯驩 闻 孟尝君 好客,躡蹻而见之。”《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高人 何点 ,躡屩於 钟阿 ;徵士 刘虯 ,献书於 卫岳 。” 李善 注:“《高士传》曰: 何点 常躡草屩,时乘柴车。” 宋欧阳修《上山》诗:“躡蹻上高山,探险慕幽赏。”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反而思今之政党素皆躡屩赢粮以游异国,参半为贫乏士。”
分類:草鞋行走
《國語辭典》:居士屩  拼音:jū shì jué
唐隐士朱桃椎隐居山林,每织芒屩十双置于路中,用来和居民交换米茶过日,人称「居士屩」。典出《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朱桃椎传〉。后用来称隐士所穿的草鞋。
《漢語大詞典》:释蹻(釋蹻)
亦作“ 释屩 ”。 脱去草鞋。喻出仕。 汉 王褒 《圣祖得贤臣颂》:“﹝贤者﹞去卑辱奥渫而升本朝,离疏释蹻而享膏粱,剖符锡壤而光祖考。” 宋 陆游 《修史谢丞相启》:“殊邻款塞而奉琛,多士乡风而释屩。” 清 龚自珍 《为家大人丙辰同年祭吴公文》:“帝开华省而进羣雅兮,翔 东华 以释屩。”
《國語辭典》:菅屦(菅屨)  拼音:jiān jù
用菅草编成的鞋,丧葬时所穿。《礼记。丧服四制》:「父母之丧,衰冠,绳缨,菅屦。」《荀子。礼论》:「卑絻……菲繐菅屦,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衣服者也。」
《漢語大詞典》:绳屦(繩屨)
古代丧服所着的草鞋。仪礼·丧服:“绳屨者,绳菲也。”参见“ 绳菲 ”。
分類:丧服草鞋
《漢語大詞典》:绳菲(繩菲)
亦作“ 绳屝 ”。 古代丧服所着的草鞋。仪礼·丧服:“绳屨者,绳菲也。” 郑玄 注:“绳菲,今时不借也。” 贾公彦 疏:“云‘绳菲,今时不借也’者, 周 时人谓之屨子, 夏 时人谓之菲, 汉 时谓之不借者,此凶荼屨不得从人借,亦不得借人,皆是异时而别名也。”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器具》:“绳屝,草鞋也。”
分類:丧服草鞋
《國語辭典》:龙须草(龍鬚草)  拼音:lóng xū cǎo
龙须的别名。参见「龙须」条。
《漢語大詞典》:资屝(資屝)
粮食和草鞋。借指生活资料。语出左传·僖公四年:“若出於 陈 郑 之间,共其资粮屝屨,其可也。”《旧唐书·昭宗纪》:“出於饟馈失职,资屝絶供,致此投戈,是乖借箸。”
《漢語大詞典》:弊蹻
破旧的草鞋。喻极无价值之物。三国志·蜀志·董和传:“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蹻而获珠玉。”
《漢語大詞典》:敝蹻
破旧的草鞋。喻极无价值之物。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四年:“违覆而得中,犹弃敝蹻而获珠玉。”
《漢語大詞典》:薄借
即不借。一种麻制的草鞋。周礼·夏官·弁师“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璂,象邸,玉笄” 汉 郑玄 注:“璂读如薄借綦之綦。綦,结也。” 贾公彦 疏:“ 汉 时有薄借綦之语,故读从之,亦取结义。”参见“ 不借 ”。
《國語辭典》:不借  拼音:bù jiè
1.不愿意将物品给他人使用。如:「这样的物品仅剩一个,我不借给任何人。」
2.草鞋。说法有二:一说为以其轻贱易得,人人自有,不必假借,故称草鞋为「不借」。见晋。崔豹《古今注。卷上。舆服一》。一说为仙人凤子有草鞋一双,不相假借,邻人怒詈之,凤子即以草鞋掷与,化鹤而去,故称草鞋为「不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