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辞典》:撞球 拼音:zhuàng qiú
1.一种球类运动。起源于法国的一种草地木球游戏,经过多次的改良、演变,目前撞球的游戏方式为在长方形的球台上放置一或二颗白色母球以及数颗红色或其他颜色的子球,击球者以球杆直接撞击母球来碰撞其他子球,进入球台四周的袋子而得分。可一人或多人同玩。现在的比赛方法分为三球落袋(比例)、二十二彩球(司诺克)、和撞击式(四球开轮)三种。其中以司诺克较为流行。
2.撞球比赛所用的球。圆形,色纯,鲜艳有光泽。制球的材料包括高压纸浆成型、象牙磨制、石灰酸树脂铸造和特型化学新材料。重量依不同的种类分一四五至一四六公克、一五六至一六○公克、二四五至二四七公克三种;直径分别为五点二五公分、五点六公分、六点七公分。也称为「弹子」。
2.撞球比赛所用的球。圆形,色纯,鲜艳有光泽。制球的材料包括高压纸浆成型、象牙磨制、石灰酸树脂铸造和特型化学新材料。重量依不同的种类分一四五至一四六公克、一五六至一六○公克、二四五至二四七公克三种;直径分别为五点二五公分、五点六公分、六点七公分。也称为「弹子」。
《漢語大詞典》:丢包
(1).旧时江湖上的一种诈骗术。诈骗者远远看见有人来,故意把一个包裹抛在路上,然后躲起来,若有人拾取,就装做寻找失物,说包内有珍宝,对拾者恐吓勒索,拾者只好给钱了事。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调白》:“盗之多以大也,自响马老瓜以至丢包、鼠窃,名目多端。”
(2).小偷或流氓突然抢夺别人的手提包或其他值钱的东西,然后立即逃跑,也叫“丢包”。 端木蕻良 《义卖》:“人要骚,马要骄,要倒霉的快丢包!”
(3). 傣 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男女青年常在新年时聚集于旷场或草地上,用荞壳装在枕形的布袋里,互相投抛为戏,谓之“丢包”。《云南民族文学资料·猎人与孔雀》:“许多姑娘来找他丢包,谈情,他也不睬,一天只是去打猎。”
(2).小偷或流氓突然抢夺别人的手提包或其他值钱的东西,然后立即逃跑,也叫“丢包”。 端木蕻良 《义卖》:“人要骚,马要骄,要倒霉的快丢包!”
(3). 傣 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男女青年常在新年时聚集于旷场或草地上,用荞壳装在枕形的布袋里,互相投抛为戏,谓之“丢包”。《云南民族文学资料·猎人与孔雀》:“许多姑娘来找他丢包,谈情,他也不睬,一天只是去打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