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荆鸡卵


《昭明文选》卷四东汉·张平子(衡)《南都赋》
「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渊,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唐·李善注引《韩诗内(按,原误作外)传》曰:郑交甫将南适楚,遵波汉皋台下,乃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

例句

饮风衣日亦饱暖,老翁掷却荆鸡卵。 鲍溶 采珠行

典故

《老子·道经·三十章》~20~
师之所处,荆棘生。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例句

呜呼战伐久,荆棘暗长原。 杜甫 园官送菜


《晋书》卷六十〈索靖列传〉~648~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靖少有逸群之量,与乡人泛衷、张甝、索紾、索永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典故
相关人物
荆轲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荆轲〉~2526~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装为遣荆卿。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乃令秦舞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彊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于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例句

荆轲只为闲言语,不与燕丹了得人。 李山甫 游侠儿

方朔初闻汉,荆轲昔向秦。 李峤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李贺 春坊正字剑子歌

荆卿吾所悲,适秦不复回。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典故
荆庆才疏

相关人物
秦始皇
 
荆轲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荆轲〉~2534~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典故
荆枝茂
 
荆树


《艺文类聚》卷八十九
周景式《孝子传》:古有兄弟,忽欲分异,出门见三荆同株,接叶连阴。叹曰:『木犹欣然聚,况我而殊哉』,遂还为雍和。

例句

虚说古贤龙虎盛,谁攀荆树上金台。 黄滔 贺清源仆射新命

到日荆枝应便茂,别时珠泪不须流。 黄滔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

典故
荆州宝


《昭明文选》卷五十六〈箴铭诔上·诔上·杨荆州诔〉~2447~
寝疾弥留,守兹孝友。临命忘身,顾恋慈母。哀哀慈母,痛心疾首。噭噭同生,悽悽诸舅。春兰擢茎,方茂其华。荆宝挺璞,将剖于和。含芳委耀,毁璧摧柯。呜呼仲武,痛哉奈何!德宫之艰,同次外寝。惟我与尔,对筵接枕。自时迄今,曾未盈稔。姑侄继陨,何痛斯甚。呜呼哀哉!唐·李善注:「言德业之美,类于兰玉。」
典故
瞻韩愿
 
荆州韩
  
识韩荆州

相关人物
韩朝宗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八〈李白二·与韩荆州书〉~353~2~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典故
荆州老去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597~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冑,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昭明文选》卷十一〈赋己·游览·登楼赋〉~489~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踰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
典故

《晋书》卷三十四〈杜预列传〉~028~
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因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及祜卒,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给追锋车、第二驸马。……初,攻江陵,吴人知预病瘿,惮其智计,以瓠系狗颈示之。每大树似瘿,辄斫使白,题曰「杜预颈」。及城平,尽捕杀之。

例句

地多齐后㿉,人带荆州瘿。 王维 林园即事寄舍弟紞

典故 
荆州座上

相关人物
王粲(字仲宣)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597~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冑,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典故
卷地图
   
献图
 
督亢图穷
 
藏匕首

相关人物
荆轲
 
秦武阳


《战国策》卷三十一〈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36~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于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抗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掺其室。时怨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简释

图穷:喻最终显露本意或真相。宋钱惟演《始皇》:“金椎漫筑甘泉道,匕首还献督亢图。”


例句

燕丹卷地图,陈平绾花绶。 元稹 说剑

典故
鲁句践

相关人物
荆轲
 
鲁句践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荆轲传》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鲁句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例句

因声鲁句践,争情勿相欺。 李白 少年行二首之一

典故 
三荆树
 

《艺文类聚》卷八十九〈木部下·荆〉~548~
《孝子传》曰。古有兄弟。忽欲分异。出门见三荆同株。接叶连阴。叹曰。木犹欣聚。况我而殊哉。还为雍和。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问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真仕至太中大夫。

简释

三荆:喻指兄弟。晋陆机《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例句

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陆机 豫章行

典故
王粲不归秦
 
王粲别荆蛮
 
王粲去国
 
王粲滞荆州
 
适荆蛮

相关人物
王粲(字仲宣)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597~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
《昭明文选》卷二十三〈诗丙·哀伤·七哀诗二首〉~087~
〈七哀诗〉二首其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七哀诗〉二首其二:「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岗有馀,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衿。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昭明文选》卷三十〈诗庚·杂拟上·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433~
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

例句

王粲频徵楚,君恩许入秦。 包佶 发襄阳后却寄公安人

汉家正离乱,王粲别荆蛮。 孟郊 感怀

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 杜甫 久客

终作适荆蛮,安排用庄叟。 杜甫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吾徒且加餐,休适蛮与荆。 杜甫 扬旗

接舆还入楚,王粲不归秦。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 杜甫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共嗟王粲滞荆州,才子为郎忆旧游。 权德舆 和司门殷员外早秋省中书直夜寄荆南卫象端公

《國語辭典》:荆棘(荊棘)  拼音:jīng jí
1.多刺的灌木。《三国演义》第三回:「满地荆棘,黑暗之中,不见行路。」《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
2.比喻困难、纷乱。《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当关中。」《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吾披荆棘,共卿等取天下。」
3.比喻小人、谗贼。《楚辞。东方朔。七谏。怨思》:「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思树芳兰,剪除荆棘。」
4.比喻忧思、诡计。唐。孟郊〈择友〉诗:「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國語辭典》:荆棘铜驼(荊棘銅駝)  拼音:jīng jí tóng tuó
形容国土沦丧后残破的景象。参见「铜驼荆棘」条。宋。陆游 醉题诗:「只愁又踏关河路,荆棘铜驼使我悲。」
《國語辭典》:荆轲(荊軻)  拼音:jīng kē
人名。(?~西元前227),字公叔,战国时卫人。好读书击剑。燕王喜二十八年,带著夹有匕首的地图和秦将樊于期的首级入秦,欲刺秦王,结果事败被杀。
《國語辭典》:识韩(識韓)  拼音:shì hán
初次见面或见到平生所仰慕的人。参见「识荆」条。如:「识韩之初,礼数不周,望请见谅。」
《國語辭典》:识荆(識荊)  拼音:shì jīng
语本唐。李白 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后以识荆指初次见面或见到平素所仰慕的人。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久闻大德,未遂识荆,辱顾寒居,光辉蓬荜。」《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夜来多蒙小乙官人应付周全,识荆之初,甚是感激不浅。」也作「识韩」。
《漢語大詞典》:荆州瘿(荆州癭)
古代流行于 荆州 一带的颈生囊状赘生物的疾病。 唐 王维 《林园即事寄舍弟紞》诗:“地多 齐后 疟,人带 荆州 癭。” 赵殿成 笺注:“晋书:‘ 杜预 拜镇南大将军,都督 荆州 诸军事,攻 江陵 。 吴 人知 预 病癭,惮其智计,以瓠繫狗颈示之。每大树似癭,輒斫使白,题曰 杜预 颈。’博物志:‘山居之民多癭肿疾,由於饮泉之不流者。今 荆南 诸山郡东多此疾。’”
《漢語大詞典》:依刘(依劉)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王粲 ﹞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黄门侍郎,以 西京 扰乱,皆不就。乃之 荆州 依 刘表 。”后因以“依 刘 ”谓投靠有权势者。 唐 赵嘏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诗:“休向西斋久閒卧,满朝倾盖是依 刘 。” 明 夏完淳 《生平口号》诗:“生平无计更依 刘 ,短髮蒙茸愧 楚 囚。” 清 黄景仁 《醉中登楼》诗:“试问座中谁识 禰 ,岂知今日尚依 刘 。”
分類:投靠权势
《漢語大詞典》:图穷(圖窮)
比喻形迹败露,处境窘促。 陈毅 《为苏南摩擦答某君》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参见“ 图穷匕见 ”。
分類:处境
《國語辭典》:图穷匕见(圖窮匕見)  拼音:tú qióng bǐ xiàn
战国时,燕太子丹派荆轲献燕国的地图,而藏匕首于图中,以谋刺秦王的故事。典出《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后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形迹败露,现出真相。如:「他私下挪用公款来周转,没想到图穷匕见,终于吃上官司。」也作「图穷匕现」、「图穷匕首见」。
分類:太子荆轲
《國語辭典》:三荆(三荊)  拼音:sān jīng
1.地名。后魏时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省邓县),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省确山县),置东荆州于沘阳(今河南省沘阳县),合称为「三荆」。
2.一棵有三分枝的荆树。比喻同胞手足。晋。陆机〈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漢語大詞典》:荆枝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紫荆树:“京兆 田真 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貲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 真 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顦顇,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復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后因以“荆枝”喻兄弟骨肉同气连枝。 唐 杨炯 《恒州刺史王公神道碑》:“兄 国卬 , 穀州 刺史;弟 国稀 , 仁州 刺史:荆枝擢秀,棣萼生光。” 唐 黄滔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诗:“到日荆枝应便茂,别时珠泪不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