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无考。《全唐诗》收《鹦鹉》诗1首,出《文苑英华》卷三二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能诗书,善歌舞。宰相元载纳为姬,宠惑之,怠于庶务。瑶英父兄递相出入,以构贿赂,号为关节。载败死,瑶英为里人妻。
英才 朝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不详。《文苑英华》卷三三七收《明月湖醉后蔷薇花歌》1首,《才调集》卷一〇、《全唐诗》卷七八五皆收无名氏名下。今人或疑为庄南杰之字,然无确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钟陵人,妓女。罗隐有诗云:“钟陵一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张英。《全唐诗》收诗2首,其中《铜雀台》诗实为张琰作,《望月》实为刘云作,作张瑛诗皆误。参见张琰、刘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越中人。登进士第。与贾岛同时,曾从其学。工乐府杂歌,多效李贺体,好奇尚僻,气格壮遒,但语过雕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或疑庄南杰字英才(《全唐诗续补遗》卷一〇)。越(今浙江一带)人。登进士第。与贾岛同时,曾从受学。事迹略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五。工乐府杂歌。辛文房谓其“诗体似长吉(李贺),气虽壮遒,语过镌凿”。“不出自然,亦一好奇尚僻之士耳”。《全唐诗》存诗9首。另李嘉言《全唐诗辨證》谓《全唐诗》卷七八五无名氏诗自《春二首》以下至《伤哉行》,17首诗俱当属庄南杰,去其重出1首,为16首。然此说无确證。《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1。
唐诗汇评
庄南杰,生卒年里贯均未详。登进士第。工乐府杂歌,有《杂歌行》一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五首。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南杰)工乐府杂歌,诗体似长吉,气虽遒壮,语过镌凿,盖其天资本劣,未免按抑,不出自然,亦一好奇尚僻之士耳。
卓英璘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金州人。兄卓英倩为元载主书。英璘仗兄势,横行乡里,牧宰莫敢问。及元载诛,英璘盗库兵据险以叛,刺史孙道平擒杀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0—700 【介绍】: 唐并州太原人,字怀英。狄知逊子。举明经。为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时称平恕,迁侍御史。历宁州、豫州刺史。所至皆有政绩。武则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为来俊臣诬害下狱,贬彭泽令,转魏州刺史。神功初复相。后出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安抚大使等职,率军追击突厥兵。入为内史。封燕国公。卒谥文惠。追封梁国公。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0—700 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举明经,授汴州判佐,转并州法曹参军。高宗仪凤中,为大理丞。迁侍御史,度支郎中,出为宁州刺史。武后时,入为冬官侍郎,充江南巡抚使。转文昌右丞,出为豫州刺史。左授复州刺史,徙洛州司马。天授二年(691),拜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贬彭泽令。征为魏州刺史,转幽州都督。神功元年(697),入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寻拜纳言。圣历初,为河北道元帅,还授内史。三年(700)卒,赠文昌右相,谥文惠。中宗追赠司空,睿宗追封梁国公。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仁杰善举贤才,能诗文。《新唐书·艺文志》录有《家范》1卷、文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九
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举明经。授汴州判佐。天授二年累迁至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为来俊臣诬搆下狱。免死贬彭泽令。神功元年擢鸾台侍郎复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武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仁杰切谏。请立庐陵王。后感悟。卒复唐嗣。寻拜纳言兼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圣历三年卒。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中宗反正。追赠司空。睿宗朝追封梁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邓州南阳人,字英远。高宗时,擢志烈秋霜、下笔成章科第。为监察御史,数言当世得失。尝巡察剑南,益州高赀兄弟相讼,累年不决,思彦敕厨宰饮以乳,二人悟,遂泣请辍讼。李义府及诸武忌其刚直,谮之,出为山阳丞,旋自免去。久之,召为御史,再谪外,官终贺州司马。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英远,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先后举下笔成章科、志烈秋霜科,授监察御史。高宗召见,待诏弘文馆,仗内供奉。出为山阳丞。后补建州司户参军,入为御史。不久出为江都主簿,又徙苏州录事参军。罢,客汴州。上元中,召授乾封县丞,徙朱鸢县丞,迁贺州司马,卒。生平事迹见《新唐书》本传、《大唐新语》卷八。《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蚤岁出家。尤谨戒律。寺居京师布政坊。咸亨间。寺主慧简。偶晓立庭际。觉有二人。入英院者。下顾其足。殊未尝践地。简心异之。因过英问所遇。英曰。此盖𥘿庄襄王使也。夫庄襄王以灭东周。绝姬祀。受罪地下。其不得食者。已八十年于兹矣。顷以饥虚之故。乃从予求之曰。师大慈。幸勿辞也。且吾从者三百人。其为师费可量哉。明日当赴。愿师其周济焉。于是英治具毕备。然而无酒。则简复取以助之。及期列坐如礼。庄襄向英历指之曰。此白起也。此王剪也。此陈轸也。或以杀戮。或以奸诈。皆为仇对。所执持云。既而俱致谢再三。行相顾曰。尚何时复获一饱。如今日也。继而曰。俟二十年。英徐语以酒非我有昔寔出简耳。君臣闻之。尤衔感。问英曰。师知城东通化门外冢墓否。昔吾葬时。诸所徇物。无虑钜万。逮离乱来。虽屡发掘。犹有存者。其幸用畚锸。则吾庶几其小偿矣。英笑曰。吾出家者流。又安能为董卓摸金中即将邪。长揖而别。
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释道英。不知何许人也。戒德克全名振天邑。住寺在布政坊。咸亨中见鬼物寺主慧简。尝曰。晓见二人行不践地。入英院焉。简怪而问之。英曰。向者秦庄襄王使使传语。饥虚甚久。以师大慈欲望排食并从者三百人。勿辞劳也。吾以报云。后日晓具馔。可来专相候耳。简闻之言。以酒助之及期果来。侍从甚严。坐食仓黄谓英曰。弟子不食八十年矣。英问其故。答曰。吾生来不无故误其如灭东周绝姬祀。或责以功德。吾平日未有佛法可以忏度。唯以赦宥矜恤茕独塞之。终为未补。以福少罪多受对未毕。今此一餐。更四十年方复得食。因历指座上云。此是白起王剪。为杀害多罪报未终。又云。此陈轸以虚诈故。英曰。王何不从人索食而甘虚腹。此奚可忍乎。王曰。慈心人少。馀人不相见。吾缘贵人不可妄行崇祸。所以然也。英指酒曰。寺主简公将献。深有所愧。垂去谓英曰。甚感此行伤费。餍饫可知。弟子有少物即送相偿。城东通化门外尖冢。以其锐上而高大。是吾栖神之所。世人不知妄云吕不韦墓耳。英曰。往遭赤眉开发何有物来。曰贼取不得。英曰。贫道非发丘中郎。是出家人无用物所。必勿将来。言讫长揖而去。英感下趣如此。罔知终毕。
陈令英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年十八,投笔从戎,屡经征战。高宗朝,擢授原州都督。武则天临朝,迁幽州都督,加清边军副大总管。迁金吾将军。延载元年,为丰安道总管,从薛怀义击默啜。后官岐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6—710 【介绍】: 唐朝皇帝。高宗第七子。既嗣位,母武后临朝称制,废之为庐陵王,迁均州,又迁房州。武周圣历二年,复为太子。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以羽林兵讨乱,始复帝位及唐国号。复位后,皇后韦后与武三思等专权,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前后在位七年,为韦后及安乐公主毒死。谥孝和皇帝。
全唐文·卷十六
帝讳显。高宗第七子。显庆元年生。二年封周王。仪凤二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永隆元年八月立为皇太子。宏道元年十二月即位。嗣圣元年。武后废帝为庐陵王。房州安置。圣历元年复立为皇太子。仍名显。神龙元年正月复辟。十一月上尊号应天皇帝。三年八月加尊号应天神龙皇帝。立二年被废。复位四年。年五十五。谥曰孝和皇帝。庙号中宗。追尊太和大圣大昭孝皇帝。集四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3 【介绍】: 唐瓜州晋昌人,字孟武。郭知运子。玄宗开元时,历迁左卫将军、幽州副总管。长史薛楚玉遣英杰帅万骑及奚众攻契丹,屯榆关。后奚众贰,唐军不利,英杰力战死。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沧州人。丱岁从师究习经论。又参神会禅师于荷泽。禅师谓之曰。汝于五台有缘。宜往。开元四年。六月中旬。乃获戾止。一日食毕。偶游西林。忽入一院。榜曰。法华。其外三门十三间。壁画五台山十寺境。其内三门。则塑护国仁王像。有楼峻耸。奉文殊普贤像于上。其馀行宫道场仪仗蔽映。正中则多宝塔也。其庄严之盛。具如经说。英时神情恍𢠳。境物变眩。宜非耳目所能了。及出则众僧诡相异状。交揖迭晤。遂东行可三十步。闻闭户声。回视无所见。英因泣曰。此大圣启悟我也。我其敢怠。乃发愿一依化院规横营建。以隆佛法。先筑庵化塔处。召匠致材。旋有成绪。使吴道子图所见于墙堵间。仍扁法华。匡徒说法。气象冠诸方。久之告灭。寿七十五。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神英。罔知姓氏。沧州人也。宿缘悟道丱岁从师。讽诵精勤日夜匪懈。年当应法受具。后乃枝锡萍游寻访知识。早通玄话兼擅论经。相次参神会禅师。谓英曰。汝于五台山有缘速。宜往彼瞻礼文殊兼访遗迹。既承指授。以开元四年六月中旬到山瞻礼。于僧厨止泊。一日食毕游于西林。忽见一院题曰法华。英遂入中见多宝塔一座。玮晔繁华如法华经说同也。其四门玉石功德细妙光彩。神工罕测。后面有护国仁王楼。上有玉石文殊普贤之像。前有三门一十三间。内门两畔有行宫道场。是文殊普贤仪仗。三门外状台山十寺。杳然物外观瞻浩荡神情恍𢠵。英试出院又见众僧。且非恒所见者。而多诡异。疑豫未决。遂出门东行可三十步。忽闻闭户铿然。回目视之了无一物。英乃悲泣曰。此大圣警悟我邪。于此地必有缘矣。遂于髣髴多宝塔处。结庵而止。乃发愿曰。我依化院建置一所住持。日居月诸信施如林归依者众。遂召工匠有高价者。誓不酬之。乃于易州千里取乎玉石用造功德。细妙光莹功侔所见。其壁乃王府友吴道子之迹。六法绝妙为世所尚。此院前后工毕。因号法华耳。英说法住持。其齐整若剪裁焉后无疾召门人嘱付而终。春秋七十五。今坟塔存矣。
姚子彦 朝代:盛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1—768 【介绍】: 唐河东人,字伯英。登进士第。玄宗开元二十六年举文词雅丽科,历任清苑、获嘉、永宁尉。二十九年又举明四子科。授右拾遗,累迁礼部郎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天宝十四载,宣慰江东、淮南。肃宗时,再拜中书舍人,曾两知贡举。又任礼部侍郎、光禄卿、左散骑常侍。代宗广德二年,授秘书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