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64,分9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耆英
英俊
英气
英声
英姿
英华
英贤
英杰
繁英
英魂
云英
英游
豪英
宗英
延英
《國語辭典》:耆英  拼音:qí yīng
1.年老德高之英才。唐。司空图〈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宾贤备礼,耆英尽缀于词林。」
2.人名。(西元1787~1858)字介春,清末满州人。历任两广总督、文渊阁大学士,并于鸦片战争后与英订定南京条约。英法联军之役后,奉命议和,因态度软弱,使清廷损失极大,赐死自尽。
分類:高年
《國語辭典》:英俊  拼音:yīng jùn
1.才能出众的人。《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三国演义》第二回:「今公兄弟部曲将吏,皆英俊之士,若使尽力,事在掌握。」
2.称人容貌俊秀有精神。《老残游记》第一○回:「却看那扈姑,丰颊长眉,眼如银杏,口辅双涡,唇红齿白,于艳丽之中,有股英俊之气。」
《國語辭典》:英气(英氣)  拼音:yīng qì
英伟的气概。《三国志。卷四六。吴书。孙策传。评曰》:「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
《國語辭典》:英声(英聲)  拼音:yīng shēng
1.英名、美名。《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当时享其功利,后世赖其英声。」《文选。杨脩。荅临淄侯笺》:「若乃不忘经国之大美,流千载之英声。」
2.优美的声音。《文选。嵇康。琴赋》:「英声发越,采采粲粲。」
《國語辭典》:英姿  拼音:yīng zī
英俊威武的风姿。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犹酣战。」《儒林外史》第二九回:「风流高会,江南又见奇踪;卓荦英姿,海内都传雅韵。」
《國語辭典》:英华(英華)  拼音:yīng huá
1.秀美的草木。比喻帝王的圣德。《文选。扬雄。羽猎赋》:「英华沉浮,洋溢八区。」
2.美名。《汉书。卷一○○。叙传上》:「浮英华,湛道德。」
3.精华。《周书。卷四一。庾信传。史臣曰》:「摭六经百氏之英华,探屈、宋、卿、云之秘奥。」
《漢語大詞典》:英贤(英賢)
德才杰出的人。后汉书·马严传:“能通《左氏春秋》,因览百家羣言,遂结英贤,京师大人咸器异之。” 唐 杜甫 《喜晴》诗:“英贤遇轗軻,远引蟠泥沙。” 宋 司马光 《呈范景仁》诗:“地灵物秀气淑美,由来袞袞生英贤。” 王闿运 《丁文诚诔》:“窃微生之逢辰,交当代之英贤。”
分類:杰出
《國語辭典》:英杰(英傑)  拼音:yīng jié
才智出众的人。《荀子。儒效》:「其穷也,俗儒笑之;其通也,英杰化之。」《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关、张二人相谓曰:『孔明真英杰也!』」
《漢語大詞典》:繁英
繁盛的花。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 宋 朱熹 《叔通老友探梅得句垂示且有领客携壶之约》诗:“繁英未怕随清角,疏影谁怜蘸緑杯。” 清 陈维嵩 《念奴娇·南耕堂前绿萼梅花下作》词:“欲折繁英,倩他压帽,絶称萧萧髮。”
分類:繁盛
《國語辭典》:英魂  拼音:yīng hún
称美生前有杰出功绩的死者。《三国演义》第七七回:「关公英魂顿悟,即下马乘风落于庵前。」
《國語辭典》:云英(雲英)  拼音:yún yīng
1.人名:(1)唐代钟陵妓女。唐。罗隐 偶题诗:「钟陵醉别十馀春,重见云英掌上身。」(2)唐代女子,相传遇裴航于蓝桥驿,遂结为夫妻,后夫妇俱入玉峰,食丹仙去。
2.一种矿石。云母的一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八。金石部。云母》:「云色多青。」唐。白居易 早服云母散诗:「晓服云英漱井华,寥然身若在烟霞。」
《漢語大詞典》:英游(英遊)
亦作“ 英游 ”。 英俊之辈;才智杰出的人物。 宋 范仲淹 《杨文公写真赞》:“当时臺阁英游,盖多出於师门矣。” 宋 柳永 《永遇乐》词之二:“天阁英游,内朝密侍,当世荣遇。” 宋 陆游 《送李宪被召》诗:“早謁龙门鬢未秋,暮年乃復接英游。”
《國語辭典》:豪英  拼音:háo yīng
杰出的人物。《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则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材皆乐为之用。」宋。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词:「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國語辭典》:宗英  拼音:zōng yīng
族中杰出的人。《汉书。卷一○○。叙传下》:「河间贤明,礼乐是修,为汉宗英。」唐。杜甫〈舟中苦热遣怀奉呈杨中丞通简台省诸公〉诗:「宗英李端公,守职甚昭焕。」
《漢語大詞典》:延英
见“ 延英殿 ”。
《漢語大詞典》:延英殿
亦省称“ 延英 ”。 唐 代宫殿名。在 延英门 内。唐六典·尚书·工部:“ 宣政 之左曰 东上阁 ,右曰 西上阁 ,次西曰 延英门 ,其内之左曰 延英殿 。” 肃宗 时,宰相 苗晋卿 年老,行动不便,天子特地在 延英殿 召对,以示优礼。后沿为故事。 唐 白居易 《寄隐者》:“昨日 延英 对,今日 崖州 去。”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朝廷注措·延英:“唐书:‘ 韩皋 曰: 延英 之置, 肃宗 以 苗晋卿 年老难步,故设之耳。’后代因以为故事。《宋朝会要》:‘ 康定 二年八月, 宋庠 奏: 唐 自中叶已还,双日及非时大臣奏事,别开 延英 赐对,今假日御 崇政 、 延和 是也。’”一说“ 延英 召对”始于 唐代宗 ,见新唐书·苗晋卿传
分類:宫殿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