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64,分9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角生鱼
金英与侍郎
洛社耆英
雎水英雄
新丰英俊
六英
洛英(又作:耆英)
戏马英雄
平楚狱
琼英
入英雄彀
英物
万人英
王魁桂英
五陵英俊
典故
角生鱼

相关人物
子英

参考典故
琴高骑鱼


《述异记》卷下
江阴北有子英庙,子英即野人也。善入水捕鱼。得一赤鲤,将著家池水养之。后长径一丈,有角翅,谓子英曰:「我迎汝身,汝上我背。」遂升于天,为神仙,晋时人。

例句

谁言姓琴氏,独跨角生鱼。 贾岛 寄李辀侍郎

典故
金英与侍郎

相关人物
释惠修
 
鲍照


《鲍氏集》卷八〈赠鲍郎诗〉
玳枝兮金英,绿叶兮金茎。不入君王杯,低彩还自荣。想君不相艳,酒上视尘生。当令芳意重,无使盛年倾。

例句

空花一散不知处,谁采金英与侍郎。 柳宗元 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

典故 
洛社耆英


《白氏长庆集》卷三十七〈洛中九老会〉
会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胡、吉、郑、刘、卢、张等六贤,皆多年寿,予亦次焉,偶于弊居,合成尚齿之会,七老相顾,既醉甚欢,静而思之,此会稀有,因各赋七言六韵诗一章以记之,或传诸好事者。又有二老,年貌绝伦,同归故乡,亦来斯会,续命书姓名年齿,写其形貌,附于图右,仍以一绝赠云:「雪作须眉云作衣,辽东华表暮双归。当时一鹤尤稀有,何况今逢两令威。」
典故
雎水英雄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例句

睢水英雄多血刃,建章宫阙成煨烬。 顾况 行路难三首之三

典故
倦客新丰
 
御史除周
 
新丰英俊
 
马周

相关人物
常何
 
马周


《旧唐书》卷七十四〈马周列传〉~262~
马周字宾王,清河茌平人也。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不为州里所敬。武德中,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刺史达奚恕屡加咎责,周乃拂衣游于曹、汴,又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贞观三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馀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每与臣言,未尝不以忠孝为意。」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奉使称旨。帝以常何举得其人,赐帛三百匹。是岁,周上疏曰:……太宗深纳之。寻除侍御史,加朝散大夫。十一年,周又上疏曰:……先是,京城诸街,每至晨暮,遣人传呼以警众。周遂奏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令罢传呼,时人便之,太宗益加赏劳。俄拜给事中,十二年,转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不见则便思之。」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所亲曰:「吾见马君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搉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亡倦。昔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耳。」十五年,迁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府长史。王为皇太子,拜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十八年,迁中书令,依旧兼太子右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精密,甚获当时之誉。
典故
相关人物
颛顼


《淮南子》卷十一〈齐俗训〉~347~
「《咸池》、《承云》,《九韶》、《六英》,人之所乐也,鸟兽闻之而惊。」东汉·高诱注:「帝颛顼乐。」
《晋阳秋》
谢灵运髭美,临刑,因施作南海祇洹寺维摩诘像髭。齐东昏侯与宫人斗百草,剔取灵运髭法。
《唐宋笔记丛刊·隋唐嘉话》
晋谢灵运须美,临刑,施为南海祗洹寺维摩诘须。寺人宝惜,初不亏损。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欲广其物色,令驰驿取之。又恐为他人所得,因剪弃其馀,遂绝。

例句

早忝登三署,曾闻奏六英。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

典故 
相关人物
文彦博


《邵氏闻见录》卷十~04~
元丰五年,文潞公以太尉留守西都,时富韩公以司徒致仕,潞公慕唐白乐天九老会,乃集洛中公卿大夫年德高者为耆英会。以洛中风俗尚齿不尚官,就资胜院建大厦曰耆英堂,命闽人郑奂绘像其中。时富韩公年七十九,文潞公与司封郎中席汝言皆七十七,朝议大夫王尚恭年七十六,太常少卿赵丙、秘书监刘几、卫州防御使冯行已皆年七十五,天章阁待制楚建中、朝议大夫王慎言皆七十二,太中大夫张问、龙图阁直学士张焘皆年七十。时宣徽使王拱辰留守北京,贻书潞公,愿预其会,年七十一。独司马温公年未七十,潞公素重其人,用唐九老狄兼故事,请入会。温公辞以晚进,不敢班富、文二公之后。潞公不从,令郑奂自幕后传温公像,又至北京传王公像,于是预其会者凡十三人。潞公以地主携妓乐就富公宅作第一会。至富公会,送羊酒不出;馀皆次为会。洛阳多名园古,有水竹林亭之胜,诸老须眉皓白,衣冠甚伟,每宴集,都人随观之。
典故
戏马会东徐
  
戏马英雄
 
马台欢笑
 
骑台


《昭明文选》卷二十〈赋壬·公宴·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956~
唐·李善注引《齐书》萧子显曰:「宋武帝为宋公,在彭城,九日出项羽戏马台,至今相承以为旧准。」
《水经注》卷二十五〈泗水〉~246~
泗水又径龚胜墓南,墓碣尚存。又径亚父冢东。《皇览》曰:亚父冢在庐江居巢县郭东。居巢亭中。有亚父井。吏民视事皆祭亚父于居巢厅上。后更造祠于郭东,至今祠之。按《汉书·项羽传》,历阳人范增未至彭城而发疽死,不言之居巢。今彭城南有项羽凉马台。台之西南山麓上,即其冢也。增不慕范蠡之举,而自绝于斯,可谓褊矣。推考书事,墓近于此也。
典故
平楚狱

相关人物
寒朗
 
楚王英


《后汉书》卷四十一《寒朗传》
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楚狱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是时显宗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无敢以情恕者。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乃召朗入,问曰:「建等即如是,忠、平何故引之?」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帝曰:「即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邪?」朗对曰:「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帝怒骂曰:「吏持两端,促提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小臣不敢欺,欲助国耳。」帝问曰:「谁与共为章?」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不如入之,可无后责。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又公卿朝会,陛下问以得失,皆长跪言,旧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啎陛下者。臣今所陈,诚死无悔。」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馀人。

典故

《诗经·齐风·著》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汉·毛氏传:「琼英,美石似玉者,人君之服也。」

例句

羞将片石文,斗此双琼英。 孟郊 同从叔简酬卢殷少府

典故
入英雄彀


《唐摭言》卷一〈述进士上篇〉
永徽以前,俊、秀二科犹与进士并列;咸亨之后,凡由文学一举于有司者,竞集于进士矣。由是赵?等尝删去俊、秀,故目之曰《进士登科记》。古者,闾有序,乡有庠,以时教行礼而视化焉。其有秀异者,则升于诸侯之学;诸侯岁贡其尤著者,移之于天子,升于太学,故命曰「造士」,然后命焉。《周礼》:「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以告于王者,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若列之于科目,则俊、秀盛于汉、魏;而进士,隋大业中所置也。如侯君素、孙伏伽,皆隋之进士也明矣。然彰于武德而甲于贞观。盖文皇帝修文偃武,天赞神授,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若乃光宅四夷,垂祚三百,何莫由斯之道者也。」
典故 
试啼


《晋书》卷九十八〈桓温列传〉~2568~
桓温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生未而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彝以峤所赏,故遂名之曰温。峤笑曰:「果尔,后将易吾姓也。」彝为韩晃所害,泾令江播豫焉。温时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复雠。至年十八,会播已终,子彪兄弟三人居丧,置刃杖中,以为温备。温诡称吊宾,得进,刃彪于庐中,并追二弟杀之,时人称焉。
典故
万人英

相关人物
周瑜
 
孙权


《毛诗正义》卷五之三〈国风·魏风·汾沮洳〉~207~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唐·孔颖达疏:「《礼运注》云:『英,俊选之尤者。』则英是贤才绝异之称。此传及《尹文子》皆『万人为英』。《大载礼·辨名记》云:『千人为英。』异人之说殊也。」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264~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265~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干往见瑜。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托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干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干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瑜曰:「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干入,为设酒食。毕,遣之曰:「适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请干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干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干但笑,终无所言。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閒。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刘备之自京还也,权乘飞云大船,与张昭、秦松、鲁肃等十馀人共追送之,大宴会叙别。昭、肃等先出,权独与备留语,因言次,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及卒,权流涕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后权称尊号,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典故
王魁桂英

相关人物
王魁


《侍儿小名录拾遗》
引《摭遗》:「王魁遇桂英于莱州北市深巷,桂英求诗于魁。魁时下第,桂英曰:『君但为学,四时所须,吾为办之。』由是魁朝去暮来。逾年,有诏求贤,桂亦办西游之用。将行,往州北海神庙盟曰:『吾与桂英誓不相负,若生离异,神当击之。』魁后唱第为天下第一,魁父约崔氏为亲。授徐州佥判,桂英不之知,乃喜曰:『徐去此不远,当使人迎我矣。』遣仆持书。魁方坐厅决事,大怒,叱书不受。桂英曰:『魁负我如此,当以死报之。』挥刀自刎。魁在南都试院,有人自烛下出,乃桂英也。魁曰:『汝果无恙乎?』桂英曰:『君轻恩薄义,负誓渝盟,使我至此。』魁曰:『我之罪也,为汝饭僧诵佛书,多焚纸钱,舍我可乎?』桂英曰:『得君之命即止,不知其他。』后魁竟死。」
典故
五陵英俊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五〈少年行二首〉
〈少年行二首〉其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國語辭典》:九老会(九老會)  拼音:jiǔ lǎo huì
宋朝李昉年老罢相,居京师,慕白居易与八位老人一同宴游之举,与张好问、李运、宋琪、武允成、赞宁、魏丕、杨徽之、朱昂宴集,称为「九老会」。见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二。至道九老》。
《漢語大詞典》:九老图(九老圖)
唐 白居易 与 胡杲 、 吉皎 、 刘真 、 郑据 、 卢贞 、 张浑 年老退居 洛阳 ,曾作尚齿之会,并各赋诗记其事。时为 会昌 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其年夏, 李元爽 及僧 如满 亦告老归 洛 ,因作九老尚齿之会,并书姓名、年齿,绘其形貌,题为九老图。后传世姓名不一。见 唐 白居易 《九老图诗序》唐诗纪事卷四九。后因以“九老图”为告老还乡者聚会之典。 元 刘从益 《送仪提点西归》诗:“自断平生不问天,拂衣归去任吾年。五侯鯖饱无多味,九老图成又一传。”
分類:白居易
《漢語大詞典》:六英
(1).古乐名。相传为 帝喾 或 颛顼 之乐。吕氏春秋·古乐:“ 帝嚳 令 咸黑 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淮南子·齐俗训》:“《咸池》《承云》《九韶》《六英》,人之所乐也。” 高诱 注:“﹝《六英》﹞,帝 顓頊 乐。” 晋 张华 《晋正德大豫歌舞·正德舞歌》:“象容表庆,协律被声,軼武超濩,取节《六韺》。”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早忝游三署,曾闻奏《六英》。”
(2).亦作“ 六霙 ”。雪花。 宋 李纲 《次韵志宏见示春雪长句》:“那知忽作三尺雪,草木洗尽群芳空。六英飘舞片片好,谁与刻削嗟神工。” 明 陆采 《怀香记·承明雪宴》:“严风起,六霙飘, 建章 宫闕积琼瑶,尽道梅花芳信到。”
《漢語大詞典》:洛英
洛阳 耆英。 宋 刘克庄 《贺新郎·癸亥九日》词:“鹤归旧里空悲咤,叹原头、纍纍高冢, 洛 英凋谢。”参见“ 洛阳耆英会 ”。
分類:洛阳
《漢語大詞典》:洛阳耆英会(洛陽耆英會)
宋 文彦博 与 富弼 、 司马光 等聚集 洛阳 高年者共十三人(一说十一人)置酒相乐,称“洛阳耆英会”。宋史·文彦博传:“﹝ 文彦博 ﹞与 富弼 、 司马光 等十三人,用 白居易 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序齿不序官。为堂,绘像其中,谓之‘洛阳耆英会’,好事者莫不慕之。” 宋 司马光 《洛阳耆英会序》:“昔 白乐天 在 洛 与高年者八人游,时人慕之,为九老图传於世。 宋 兴, 洛 中诸公继而为之者凡再矣。皆图形 普明 僧舍。 普明 , 乐天 之故第也。 元丰 中, 文潞公 留守 西都 , 韩国 富公 纳政在里第;自餘士大夫以老自逸於 洛 者,於时为多。 潞公 谓 韩公 曰:‘凡所谓慕於 乐天 者,以其志趣高逸也,奚必数与地之袭焉。’一旦悉集士大夫老而贤者於 韩公 之第,置酒相乐,宾主凡十有一人,既而图形 妙觉 僧舍,时人谓之‘洛阳耆英会’。”
《國語辭典》:耆英  拼音:qí yīng
1.年老德高之英才。唐。司空图〈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宾贤备礼,耆英尽缀于词林。」
2.人名。(西元1787~1858)字介春,清末满州人。历任两广总督、文渊阁大学士,并于鸦片战争后与英订定南京条约。英法联军之役后,奉命议和,因态度软弱,使清廷损失极大,赐死自尽。
分類:高年
《漢語大詞典》:戏马台(戲馬臺)
(1).古迹名。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即 项羽 凉马台 。 晋 义熙 中, 刘裕 曾大会宾客赋诗于此。 清 钱谦益 《徐州杂题》诗之二:“重瞳遗跡已冥冥, 戏马臺 前鬼火青。”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嘉庆一统志·徐州府二》
(2).古迹名。在 河北 临漳县 西。又名 阅马台 。 后赵 石虎 所筑。 虎 从台上施放响箭,作为军骑出入的信号。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3).古迹名。在 江苏省 江都县 。台下有路,名 玉钩斜 ,是 隋 代埋葬宫女的地方。见《嘉庆一统志·扬州府二》
《國語辭典》:琼英(瓊英)  拼音:qióng yīng
1.如玉一般的美石。《诗经。齐风。著》:「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汉。毛亨。传:「琼英,美石似玉者,人君之服也。」也作「琼莹」。
2.蔷薇科「梅花」的别名。参见「梅花」条。唐。宋璟 梅花赋:「若夫琼英缀雪,绛萼著霜,俨如傅粉。」
《國語辭典》:英物  拼音:yīng wù
优秀而杰出的人物。《晋书。卷九八。桓温传》:「桓温……生未期而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宋。文天祥〈念奴娇。水天空阔〉词:「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分類: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