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6,分9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分类词汇(续上)
叫板
家伙点
简节繁文
进行曲
节奏感
锣鼓点儿
《國語辭典》:叫板  拼音:jiào bǎn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演员于说白后起唱前,将说白的最后一字声音拉长,并配合特殊动作,如抖袖、哭、笑等,称为「叫板」。此乃起唱前对乐师的暗示。
《漢語大詞典》:家伙点(家伙點)
锣鼓家什的节奏。 曹禺 《日出》第四幕:“你瞧着,随着家伙点,那‘胡子’一甩‘髯口’,一皱眉,一瞪眼,全身乱哆嗦。”
《漢語大詞典》:简节繁文(簡節繁文)
礼记·乐记:“嘽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后因以“简节繁文”指多文采而节奏舒缓,使民康乐的音乐。 唐 司空图 《成均讽》:“非简节繁文之制,不用於明庭;非崇严煦育之姿,不传於委巷。”
《國語辭典》:进行曲(進行曲)  拼音:jìn xíng qǔ
泛指游行或军队进行时演奏的乐曲。为英语march的意译。通常节奏鲜明,多采用四拍子或二拍子。
《漢語大詞典》:节奏感(節奏感)
(1).指乐曲的节奏性或对乐曲节奏的感觉能力。如:这舞曲节奏感很强烈;她的舞蹈优美而有节奏感。
(2).指人们对社会运动进程的感受。《中国青年》1984年第9期:“因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节奏感越来越增加了,轻音乐要表现时代的这一特征。”
《漢語大詞典》:锣鼓点儿(鑼鼓點兒)
指锣鼓等打击乐器敲击的声响和节奏。 赵树理 《三里湾·黄沙沟口》:“﹝青年男女们﹞用不高不低的嗓门,非正式地唱着本地的‘小落子戏’,另有个十五六岁的小男青年,用嘴念着锣鼓点儿给她们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