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艾杀(艾殺)
斩割;芟除。左传·昭公十六年:“昔我先君 桓公 与商人皆出自 周 ,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今前王譬若农夫之艾杀四方蓬蒿,以立名于 荆蛮 ,斯亦大夫之力。”资治通鉴·汉灵帝建宁二年:“夫蛮夷戎狄,气类虽殊,其就利避害,乐生恶死,亦与人同耳……若乃视之如草木禽兽,不分臧否,不辨去来,悉艾杀之,岂作民父母之意哉!”
分類:芟除
《韵府拾遗 叶韵》:艾捷
晁补之诗得枭誇艾捷
《漢語大詞典》:艾发(艾髮)
苍白头发。 唐 元稹 《酬复言郡斋感怀见寄》诗:“椒花丽句闲重检,艾髮衰容惜寸辉。”
《韵府拾遗 泰韵》:奇艾
孔璠之赋良药弗达妙针莫宣奇艾急病靡身挺烟
《韵府拾遗 泰韵》:芟艾
柳宗元文垦凿硗卤芟艾榛荒作爰田以赡人食
《漢語大詞典》:蓍艾
(1).蓍草与艾草。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老莱子:“当时世乱,逃世耕於 蒙山 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枝木为牀,蓍艾为席。”
(2).耆艾。蓍,用同“ 耆 ”。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因以指老年。 唐 杨炯 《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言旋旧国,保兹蓍艾。”
《高级汉语词典》:苦艾  拼音:kǔ ài
普通苦艾的干燥叶及花头,一度用作苦味强壮剂和健胃剂
《骈字类编》:夕艾
梅尧臣诗见朝爨下
《漢語大詞典》:橡艾
橡,橡栗。艾,野蒿。借指粗粝之食。《梁书·谢朏传》:“家膺鼎食,而甘兹橡艾;世袭青紫,而安此悬鶉。”
分類:橡栗粗粝
《漢語大詞典》:熟艾
揉制细软的陈艾。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艾:“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
分類:揉制细软
《韵府拾遗 泰韵》:食艾
清波杂志通泰盐地麋食艾生茸入药故人极力捕猎以邀善价
《漢語大詞典》:天师艾(天師艾)
宋 时端午日,都人作泥塑 张天师 像,以艾为须,称天师艾。见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卷二一引《岁时杂记》。 宋 苏辙 《学士院端午帖子·皇太妃阁》诗之三:“太医争献天师艾,瑞雾长縈 尧 母门。”
《漢語大詞典》:私淑艾
谓取人之善以自治其身。孟子·尽心上:“ 孟子 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朱熹 集注:“人或不能及门受业,但闻君子之道於人,而窃以善治其身。”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臣闻朝廷开学校,建儒官,公教育於上;士子闢家塾,隆师友,私淑艾於下,自古而然矣。”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中正:“‘以能问不能,以多问寡,私淑艾以教人,隐而未见之仁也。’私淑艾,谓取人之善以自淑,非以教人,而所以奬进愚不肖者,则教行乎其间矣。”
分類:取人自治
《漢語大詞典》:紫艾绶(紫艾綬)
紫绿色绶带。后汉书·冯鲂传:“帝尝幸其府,留饮十餘日,赐驳犀具剑、佩刀、紫艾綬、玉玦各一。” 李贤 注:“艾即盭,緑色也,其色似艾。”
分類:绿色绶带
《漢語大詞典》:耘艾
耕种收获。荀子·王制:“脩隄梁,通沟澮……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 杨倞 注:“艾读为刈。”
分類:耕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