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白种人(白种人)  拼音:bái zhǒng rén
皮肤色素沉著极少,肤色白皙的人种。直发或卷曲发,鼻大而窄,高鼻梁,体毛浓密。主要居住在欧洲、北非以及近东。西元一五○○年以后迅速扩展到全球。也称为「高加索地理人种」、「欧洲地理人种」。
《漢語大詞典》:白獐
色白的獐子。古代以为祥瑞。宋书·符瑞志中:“白麞,王者刑罚理则至。”北史·令狐熙传:“在州获白乌、白麞、嘉麦,甘露降于庭前柳树。”辽史·太宗纪上:“己亥, 南京 进白麞。”
《漢語大詞典》:白润(白潤)
形容肤色白净而有光泽。 王统照 《沉思》:“她那白润中显出微红的皮肤色素,和那双一见能感人极深的眼睛,与耳轮的外廓--半掩在发中--都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丽。”
《國語辭典》:蛲虫(蟯蟲)  拼音:ráo chóng
动物名。一种白色小寄生虫。圆形动物门。寄生于小肠下部及盲肠内,雄性蛲虫长约三至五釐米,雌性则长达一公分左右。雌蛲虫会在夜里爬出,在肛门及会阴部产卵。
《漢語大詞典》:鱼鳔白(魚鰾白)
即鱼鳔。因色白,故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鳞语·鳝:“又方书,鱼鰾白为丸,可以种子。”参见“ 鱼鰾 ”。
分類:鱼鳔色白
《國語辭典》:鱼鳔(魚鰾)  拼音:yú biào
鱼类脊柱下,薄皮椭圆形的白色气囊。为鱼调节比重、呼吸,补助听觉及发音的重要器官。也称为「鳔」、「气鳔」、「泳鳔」。
《漢語大詞典》:有红似白(有紅似白)
方言。形容脸色白里透红。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张金凤 ﹞此时气儿也缓过来了,脸儿也有红似白的了。”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你瞧瞧,他那脸蛋子有红似白儿的,不像那娘娘庙里的小娃娃子?”
《漢語大詞典》:雪花粉
搽脸的香粉,色白,故称。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这种妖形怪状,你们就多买雪花粉高底鞋,也学不上。”
分類:香粉色白
《國語辭典》:炫昼缟夜(炫晝縞夜)  拼音:xuàn zhòu gǎo yè
炫,耀眼。缟,白。炫昼缟夜本指桃花在白天显得十分耀眼,而李花则于夜晚才显现出明亮的白色。形容不分昼夜皆光亮耀眼。宋。杨万里〈读退之李花诗。序〉:「桃李岁岁同时并开,而退之有『花不见桃惟见李』之句,殊不可解;因晚登碧落堂,望隔江桃皆暗,而李独明,乃悟其妙,盖炫昼缟夜云。」
《国语辞典》:领如蝤蛴(领如蝤蛴)  拼音:lǐng rú qiú qí
蝤蛴,天牛的幼虫,身长而色白。领如蝤蛴形容美人的脖子洁白纤长。语出《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国语辞典》:蚂蜂儿子(蚂蜂儿子)  拼音:mǎ fēng ér zi
蚂蜂的幼虫,粒状,色白。
分类:幼虫色白
《国语辞典》:白定碗  拼音:bái dìng wǎn
一种瓷器。宋代定州所产,因其色白,故称为「白定碗」。《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先取白定碗一只,投阳羡茶一撮于内。」
《国语辞典》:蜀窑(蜀窑)  拼音:shǔ yáo
唐代四川所出的磁器。体薄质细,色白声清。
《国语辞典》:葱白儿(葱白儿)  拼音:cōng bái ér
葱的近根处,色白,故称为「葱白儿」。
分类:色白
《国语辞典》:海螵蛸  拼音:hǎi piāo xiāo
乌贼体内的骨状硬壳。色白,呈椭圆形。可入药,有止血的作用。
《国语辞典》:白黴  拼音:bái méi
属真菌之结合菌类,白黴科白黴属。菌丝色白而长,呈一片白绒毛状,故称「白黴」,成熟时由假根丝部位丛生直立之孢子囊柄,柄端扩大成孢子囊,裂开后散发出大量黑色孢子,故亦称「黑黴」。能使附著的食物发生化学变化而分解。寄生于饼饵、面包等物之中。也称为「根黴」、「面包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