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文绶(文綬)
彩色丝带。 唐 虞世南 《琵琶赋》:“开寳拨以更运,带文綬而旁垂。体备角商,韵包宫羽。”
《漢語大詞典》:通帛
用纯色丝帛制作的旗帜。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旜,杂帛为物。” 郑玄 注:“通帛为大赤,从 周 正色,无饰。” 孙诒让 正义:“通帛者,谓縿斿通以一色之帛为之。”文选·张衡〈东京赋〉:“鸞旗皮轩,通帛綪斾。” 李善 注:“通帛曰旗。”
《漢語大詞典》:组帷(組帷)
彩色丝帐。文选·左思〈吴都赋〉:“张组帷,搆流苏。” 吕向 注:“组,綵色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词》之二:“象床瑶席镇犀渠,雕屏合匝组帷舒。”
分類:彩色色丝
《漢語大詞典》:采缯(采繒)
指彩色丝织品。 汉 贾谊 《治安策》:“今 匈奴 嫚侮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 汉 岁致金絮采繒以奉之。”
《漢語大詞典》:采组(采組)
彩色丝带。后汉书·舆服志:“韍佩既废, 秦 乃以采组连结於璲,光明章表,转相结受,故谓之綬。”晋书·舆服志:“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綬。以采组为緄带,各如其綬色。”
《漢語大詞典》:五色缕(五色縷)
五色丝线。西京杂记卷三:“至七月七日临 百子池 ,作《于闐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羈,谓为相连爱。”《渊鉴类函·岁时·五月五日一》《风土记》:“﹝端午﹞造百索繫臂,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缕,一名五色缕,一名五色丝,一名朱索,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相赠遗。”
《漢語大詞典》:青绂(青紱)
青绶。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紱。” 吕向 注:“组、紱皆綬也。言解诸侯朱紱,佩将军青綬也。”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爰守 会稽 ,青紱既袭。” 明 李东阳 《送韩贯道湖广参议提督武当诸宫观》诗:“临别与君堪一博,肯将青紱换緋鱼。”
《漢語大詞典》:采缬(采纈)
有褶的彩色丝织品;彩结。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七:“鲜粧耀渌酒,采纈生风澜。” 元 马祖常 《画海棠图》诗:“葳蕤采纈盘仙綬,襞积云罗落舞襦。”
《漢語大詞典》:盘绦(盤絛)
彩色丝线编织成的绳带。新唐书·李德裕传:“且立鹅天马,盘絛掬豹,文彩怪丽,惟乘舆当御,今广用千匹,臣所未諭。”宋史·舆服志二:“ 神宗 熙寧 间,文武升朝官禁军都指挥使以上,涂金银装盘絛促结。”
《漢語大詞典》:杂帛(雜帛)
(1).用色丝织就的丝织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赐告治病,牛酒杂帛。”汉书·孔光传:“ 光 年七十, 元始 五年薨。 莽 白太后,使九卿策赠以太师 博山侯 印綬,赐乘舆秘器,金钱杂帛。”
(2).古代旗帜上杂色的装饰物。周礼·春官·司常:“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旜,杂帛为物,熊虎为旗。” 孙诒让 正义:“杂帛者,縿斿异色,犹《士冠礼》之杂裳,皆取不专属一色之义。”
《漢語大詞典》:绦丝(絛絲)
杂色丝带。周礼·春官·巾车“革路、龙勒,条缨五就” 汉 郑玄 注:“条读为絛,其樊及缨,皆以絛丝饰之。” 孙诒让 正义:“诗·齐风·著 孔 疏引 王基 《毛诗驳》云:‘紞,今之絛,色不杂不成为絛。’然则絛盖织色丝为之。”
《漢語大詞典》:秦素
指 秦 地出产的白色丝绢。素,白色生绢。 唐 李贺 《嘲雪》诗:“ 龙 沙溼 汉 旗,凤扇迎 秦 素。”
《漢語大詞典》:西锦(西錦)
西方传来的彩色丝织物。元史·世祖纪二:“己丑,以 平阳县 尹 马钦 发私粟六百石赡饥民,又给民粟种四百餘石,詔奬諭,特赐西锦一端以旌其义。”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丁酉, 弘州 匠官以犬、兔毛制如西锦者以献,授匠官知 弘州 。”
《漢語大詞典》:组就(組就)
古代冕旒上彩色丝绳串。周礼·天官·典丝:“凡祭祀:共黼画、组就之物。” 贾公彦 疏:“组就者,谓以组为冕旒之就,故组就连言之。” 唐 杜甫 《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黼画、组就之事,割烹煎和之宜,规矩数及於亲姻,脱落颇盈於岁序。”
《国语辞典》:素丝变(素丝变)  拼音:sù sī biàn
白丝可染成彩色丝。参见「墨子悲素丝」条。后以素丝变比喻人往往受到世俗环境的影响,而迷失本心本性,不可自拔。唐。骆宾王〈帝京篇〉:「黄金销铄素丝变,一贵一贱交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