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红绒(紅絨)
刺绣用的红色丝缕。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词:“绣牀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本作“ 红绒 ”。词苑丛谈·体制·贺黄公词筌引 明 杨孟载 《春绣》诗:“閒情正在停针处,笑嚼红绒唾碧窗。”
《漢語大詞典》:雪丝(雪絲)
(1).白色丝头。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古绢自然破者,必有鯽鱼口与雪丝,伪作者则否。”
(2).比喻白发。 宋 范成大 《送张真甫中书奉祠归蜀》诗:“后日还朝饱风露,黑头应有雪丝侵。”
《漢語大詞典》:彩缕(綵縷)
彩色丝线。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又以菉豆、小豆、小麦於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綵缕束之,谓之种生。” 清 曹寅 《孔雀》诗:“披扬拂綵缕,错落排金钱。”
《漢語大詞典》:绛缕(絳縷)
红色丝线。 唐 杜牧 《出宫人》诗之一:“十年一梦归人世,絳缕犹封繫臂纱。”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内人争用絳缕绊其(蛺蝶)脚,以为首饰。”
《漢語大詞典》:红弦(紅弦)
乐器上的红色丝弦。 唐 李贺 《洛姝真珠》诗:“兰风桂露洒幽翠,红弦裊云咽深思。” 王琦 汇解:“ 张祜 《筝诗》:‘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则红弦乃筝之弦也,以红为色,彼时风尚若此。” 唐 杜牧 《羊栏浦夜陪宴会》诗:“红弦高紧声声急,珠唱铺圆裊裊长。”
《漢語大詞典》:青緺
青绶。佩系官印的青紫色丝带。史记·滑稽列传:“及其拜为二千石,佩青緺出宫门。”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緺,青綬。”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腰青緺而容与,沾后惠以朅来。” 唐 黄滔 《寄少常卢同年》诗:“官拜少常休,青緺换鹿裘。”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上者卿相次牧伯,各佩赤韍垂青緺。”
《國語辭典》:铁丝(鐵絲)  拼音:tiě sī
1.用铁制成的线状物品,有粗细多种。如:「只见他用铁丝裍扎著钢筋。」
2.喻蝴蝶的黑色触须。宋。苏轼 鬼蝶诗:「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
《漢語大詞典》:雪缕(雪縷)
白色丝线。 元 张雨 《白拂》诗:“窗间挂白拂,青蝇皆屏营。南风一向来,雪缕细如縈。”《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东邻美女红玉梭,雪缕凤机成素罗。”
《漢語大詞典》:彩索(綵索)
(1).彩色丝绳。 宋 曾季狸 艇斋诗话:“ 欧公 在禁中作《端午帖子》云:‘綵索盘中结,杨梅糉里红。’”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上·方回》:“鸚鵡笼开綵索宽,一宵飞去为谁欢。”
(2).指秋千索。 唐 韩愈 《寒食直归遇雨》诗:“不见红毬上,那论綵索飞。”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古今艺术图》曰:‘北方 山戎 寒食日用鞦韆为戏。’綵索即谓鞦韆戏也。” 唐 裴说 《清明》诗:“画毬轻蹴壶中地,綵索高飞掌上身。” 明 徐同贞 《寒食郊行》诗:“却嫌输与 东京 路,尚欠郊原綵索飞。”
《國語辭典》:绣画(繡畫)  拼音:xiù huà
用丝线绣成的图画。三国时吴主赵夫人所创,赵夫人手巧且善画,能于指间以䌽丝织云霞龙蛇之锦。见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唐。李山甫〈寒食〉诗二首之一:「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
《國語辭典》:皂纛(皁纛)  拼音:zào dú
军中以黑缯制成的大旗。
《漢語大詞典》:艾绶(艾綬)
系印纽的绿色丝带。 汉 官秩二千石以上者用之。后汉书·冯鲂传:“帝尝幸其府,留饮十许日,赐驳犀具劒、佩刀、紫艾綬、玉玦各一。” 李贤 注:“艾即盭,緑色,其色似艾。”后汉书·酷吏传·董宣:“以 宣 尝为二千石,赐艾綬,葬以大夫礼。”
《漢語大詞典》:碧茸
(1).指碧绿松软的草茵。 唐 韩翃 《奉和元相公家园即事寄王相公》:“回车青阁晚,解带碧茸深。”
(2).刺绣用的绿色丝线。茸,通“ 绒 ”。 元 虞集 《竹杏沙头鸂鶒》诗:“荷花啼鸟银屏暖,卧看窗间唾碧茸。”
《漢語大詞典》:买红(買紅)
买喜事用的红色丝织物。 宋 黄庭坚 《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次韵道之》:“小儿未可知,客或许敦厖。诚堪壻阿巽,买红缠酒缸。”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二折:“[ 周舍 云:]好,好,好!待我买红去。[正旦云:]休买红,我箱子里有一对大红罗。”
《漢語大詞典》:佩绶(佩綬)
一种彩色丝带,用来标志身分、等级,或佩系官印、勋章。 郭沫若 《天地玄黄·叶挺将军的诗》:“ 希夷夫人 用红丝线来订上了佩绶,还用红墨水来加上了边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