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宪宗元和间在世。能文。尤工书,长于行草及八分,字体温润有秀气。
全唐文·卷七百十三
季良。元和时人。工行草书。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宪宗朝内侍,元和中为剑南西川监军使,与节度使武元衡唱酬。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四五。《全唐诗》存王良会诗1首。
杜叔良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宪宗元和中,为神策军长武城使。十年,迁朔方灵盐节度使。入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穆宗长庆元年,镇州军乱,叔良献计讨之,且云贼旦夕可破。以为深冀诸道行营节度使,旋改沧州刺史、横海军节度。与乱军战,大败,七千人陷贼,叔良仅以身免。二年,诏贬归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1—843 【介绍】: 唐循州兴宁人,字匡美。顺宗时以宦官侍东宫。宪宗立,迁内给事,出监平卢、凤翔等军。宪宗元和至文宗大和间,数任内外五坊使,擢为左神策军中尉兼左街功德使。甘露事变后,趁势大肆捕杀朝臣,遂操纵朝政,历右骁卫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封楚国公,又迁观军容使,兼统左右军。贪酷二十余年,计杀二王、一妃、四宰相。后以疾请老,寻卒。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武宗会昌时登进士第。《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二
良器。会昌中擢进士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7—869 【介绍】: 唐僧。诸暨人。俗姓俞。幼年出家。宣宗大中末,行禅法于新丰山。后住豫章高安洞山,世称“洞山良价”。倡五位君臣说。卒谥悟本禅师。有《大乘经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7—869 俗姓俞,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幼年出家,从五泄灵默披剃,21岁受具足戒,历参南泉普愿、沩山灵祐,后至湖南醴陵攸县参云岩昙晟,受其心印。宣宗大中末在新丰山大行禅法。后住豫章高安之洞山,世称洞山和尚。懿宗咸通十年(869)卒,敕谥悟本禅师。良价倡五位君臣说,得其弟子曹山本寂发挥,创立曹洞宗。《宋高僧传》卷一二、《景德传灯录》卷一五有传。良价纂有《大乘经要》1卷。其语录收入《大正藏》。良价喜以诗偈阐扬佛理,撰《宝镜三昧歌》、《玄中路》、《新丰吟》、《纲要偈》等。其语录及《祖堂集》、《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等书中,存其诗偈36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会稽诸暨俞氏子。稚岁即从师于五泄山。逮二十一年。方获薙染。往嵩山受具戒。未几见南泉愿禅师。值马祖讳辰。南泉脩斋次。泉问众云。未审马大师还来否。众无对。价出云。有伴即来。泉指价谓众云。此后生甚堪雕琢。价云。和尚莫压良为贱。到沩山问云。忠国师无情说法话。闻之久矣。未究其微。请和尚今日与良价道。沩云。父母所生口。终不为汝道。价云。还有与和尚同道者否。沩云。此去有云岩道人。汝若见之。必为汝道。既到云岩。便问。无情说法什么人得闻。岩云。无情说法。无情得闻。价云。和尚闻否。岩云。我若闻。汝即不闻我说法。价云。若恁么。良价果不闻和尚说法也。岩云。我说法汝尚不闻。何况无情说法。价述偈云。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遂辞岩。岩云。什么处去。价云。未卜所止。岩云。莫湖南去。价云无。岩云。莫归乡去。价云无。岩云。早晚来也。价云。待和尚有住处即来。岩云。此去难得相见。价云。难得不相见。又问。和尚百年后。忽有人问还貌得真否。如何秪对。岩云。但向伊道只者是。价良久。岩云。价阇梨。承当个事。大须子细。价犹未肯。后因过水睹影。乃有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他日因供养云岩真。有僧问云。先师道只者是。莫便是否。价云是。僧云。意旨如何。价云。当时几错会先师语。僧云。未审先师还知有也无。价云。若不知有。争解恁么道。若知有。争肯恁么道。大中末。盛化豫章高安之洞山。价问僧云。世间何处最苦。僧云。地狱最苦。价云不然。僧云。什么最苦。价云。袈裟下不明大事最苦。 价有疾。僧问云。还有不病者么。价云有。僧云不病者还看和尚否。价云。老僧看他有分。僧云。和尚争得看他。价云。老僧看时即不见有病。僧无对。 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剃发搭僧伽梨。命鸣钟。奄然逝。时弟子众悲号莫能已。价忽开目。喻众曰。夫出家之人。心不依物。是真脩行。劳生息死。于悲何有。召主事僧曰。营斋。斋毕吾其逝矣。于是众情慕恋。乃持迟其斋。至于七日。而后告备。价亦随众。且谓其斋为愚痴斋。盖以其无般若气分也。及僧唱随意。则曰。临行之际。大率不可喧动。此斋所以示戒也。明日浴讫跏趺而逝。春秋六十三。戒腊四十二。后诏谥悟本。塔号慧觉。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良价。俗姓俞氏。会稽诸暨人也。少孺从师于五泄山寺。年至二十一。方往嵩山具戒焉。登即游方见南泉禅师。深领玄契。续造云岩疑滞顿寝。大中末于斯丰山大行禅法。后盛化豫章高安洞山。今筠州也。价以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旦。命剃发披衣令鸣钟奄然而往。时弟子辈悲号。价忽开目而起曰。夫出家之人心不依物。是真修行。劳生息死于悲何有。沦丧于情太粗著乎。召主事僧令营斋。斋毕吾其逝矣。然众心恋慕从延其日。至于七辰食具方备。价亦随斋。谓众曰。此斋名愚痴也。盖责其无般若欤及僧唱随意曰。僧家勿事。太率临行之际喧动如斯。至八日浴讫端坐而绝。春秋六十三。法腊四十二。敕谥禅师曰悟本。塔号慧觉矣。 系曰。其却留累日古亦有之。如价之来去自由者。近世一人而已。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会稽人。幼岁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经言无。师骇然异之。指谒南泉。值马祖讳辰修斋。泉问众曰。来日设马祖斋。未审马祖还来否。众皆无对。师出对曰。待有伴即来。泉曰。此子虽后生。甚堪雕琢。师曰。和尚莫压良为贱。次参沩山。问南阳忠国师无情说法话。沩竖拂子。曰会么。师曰不会。请和尚说。沩曰。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师曰。还有与师同时慕道者否。沩指造云岩。举前无情说法。甚么人得得岩曰。无情得闻。师曰。和尚闻否。岩曰。我若闻汝即。不闻吾说法也。师问为甚么不闻。岩竖起拂子。曰还闻么。师曰不闻。岩曰。我说法。汝尚不闻。况无情说法乎。师曰。无情说法。彰何典教。岩曰。岂不见弥陀经云。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师于此有省。乃述偈曰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时。方始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常州义兴人,徙居河南。蒋伸弟。有史才。以父荫历迁右拾遗、史馆修撰、主客郎中。宣宗时,尝受诏与崔龟从等续修《唐历》,累除太常少卿。大中八年,又与卢耽等修《文宗实录》。蒋氏三世相继修国史、实录,时称良笔。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偕。秘书监乂子。以父任历右拾遗史馆修撰。转补阙主客郎中。累迁太常少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4—887 【介绍】: 唐平州卢龙人,字上圭。藉荫为千牛备身。善击毬,以毬见武宗,擢金吾将军,进检校工部尚书、泾原节度使。务耕力,聚粮二十万斛,号良将。僖宗中和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天下租庸副使,封汝南郡王。后部将刘浩、刁頵与度支催勘使、太子左庶子薛朗叛,宝出奔至常州,为钱镠迎至杭州,旋卒,一说被杀。

人物简介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法喜之神僧也。往山中化木。起造法喜。单身回。巨细木。俱从河出。迄今河底有木。人不能动。一生形迹。隐显不常。疑为圣贤应化。按经幢石刻。大中十四年。咸通五年。俱系良准题名。复考景祐重修寺碑云。异人间出。有如良准。业四分律。慧行精通。塔在寺之东廊。距殿五十步。飞鸟不栖。游尘弗立。时时合利放光现瑞。宣和四年王春正月。欲起塔亭。迁就西庑。灵像袈裟。腾掣远去。光怪华煜。贯穿户牖。众惧祈诵。方复如初。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宣宗、懿宗时诗僧。与卢邺同时。张为《诗人主客图》收其诗,列为清奇雅正主之及门。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六五、卷七六。《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士良。五代时仙游人,字君梦,初名昌士。累试进士不第,唐昭宗景福二年自表献诗五百余篇,敕授国子四门博士,累迁康、恩二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天复元年,弃官归隐于白崖山。后梁末帝贞明元年,应王审知辟命,起仕闽为左散骑常侍。有《白崖集》、《中垒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6—930 《全唐诗》小传云“一作士良”,误。原名昌士,字君梦,仙游(今属福建)人。懿宗咸通中,屡举进士不第。昭宗景福二年(893)献诗500篇,授国子四门学士。历补阙,累迁康、恩二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天复元年(901),弃官归隐。后梁贞明元年(915),始赴闽王审知辟命,历建州判官、威武军节度掌书记、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为人沉厚寡言,梁太祖称其为长者。事迹散见《仙溪志》卷四、《新唐书·艺文志四》、《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本传。《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白岩集》10卷,又《中垒集》10卷,均已佚。《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诗续拾》补2首。
李存贤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0—924 【介绍】: 五代时许州人,字子良。本名王贤。少为军卒,李克用击黄巢,于陈州得之,改其姓名,养为子。后为义儿军副兵马使,迁沁州刺史。后唐庄宗即位,拜右武卫上将军。存贤善角抵,庄宗亦好之,尝与王郁较而屡胜,颇以自矜,因顾存贤曰:“尔能胜我,与尔一镇。”存贤博而胜之。乃为卢龙军节度使。卒赠太傅。
赵季良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 【介绍】: 五代曹州济阴人,字德彰。初仕后唐,为魏州司录,累迁太仆卿。明宗天成元年,为三川制置使。时孟知祥镇西川,与季良有旧,请为节度副使。季良多智计,事无大小,均与参决,遂倾身事之,署武泰军节度使。知祥称帝建后蜀,拜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孟昶嗣位,以拥戴功加司徒,进太保,兼户部事。卒谥文肃。
李从璋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7—937 【介绍】: 五代时人,字子良。后唐明宗(李嗣源)侄。善骑射。从李嗣源历战河上,有平后梁之功。明宗在位时,曾率师击败鞑靼,受褒奖,累官至河中节度使,加检校大傅,封洋王。后晋高祖灭后唐,授威胜军节度使,降封陇西郡公。
段思良 朝代:五代十国

人物简介

简介
大理圣慈文武帝段思良(?-951年),又名段思胄,大理国第三代皇帝,946年—951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