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弄白马益钱(弄白馬益錢)
古代舞蹈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鼓架部:“有踏摇娘、羊头浑脱、九头狮子、弄白马益钱……悉属此部。”
分類:舞蹈
《漢語大詞典》:跑驴(跑驢)
陕北 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少女身系布制驴子,表演骑驴串亲的舞蹈动作。《人民日报》1982.1.17:“春节期间县里将举行大秧歌会演,有 陕北 大秧歌、水船、跑驴……等十几种传统节目。”
《國語辭典》:跑旱船  拼音:pǎo hàn chuán
一种民俗表演活动。由扮演女子的人站在用木片或布饰扎成的无底船中,将船舷挂在身上,手持木桨做划行状;另一人搭配表演老年船夫,边行边舞,似行于水上。辅之以乐人伴奏及诙谐的表演。《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老爷听了心中暗喜,连忙进去,原来却是起子跑旱船的。」也作「跑法船」、「旱船舞」、「撑旱船」、「采莲船」。
《漢語大詞典》:狮子滚绣毬(獅子滚繡毬)
见“ 狮子滚绣球 ”。 一种民间舞蹈。通常是两人合扮狮子,一人扮武士;武士手持彩球,逗弄狮子。
《漢語大詞典》:狮子滚绣球(獅子滚繡球)
亦作“狮子滚绣毬”。一种民间舞蹈。通常是两人合扮狮子,一人扮武士;武士手持彩球,逗弄狮子。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仙佛》:“《江西大志》:﹝ 明 ﹞ 嘉靖 时,烧造瓷器,所画有抢龙珠、狮子滚绣毬、八仙过海等名。” 朱剑 《青石堡》引子:“另外,还有舞龙灯,挑花担,狮子滚绣球;那场景,那气派,真不亚于城里的大戏院。” 冰心 《我的学生》:“以后的三年里,她如同狮子滚绣球一般,无一时不活动,无一时不是使出浑身解数的在活动。”
《漢語大詞典》:耍大头(耍大頭)
宋 代瓦舍中演出的一种民间舞蹈。因演员戴大头面具表演,故称。《西湖老人繁胜录》:“耍大头、谈諢话, 蛮张四郎 。”按, 宋 代的《耍大头》与 元 、 明 、 清 流传的《大头和尚》一脉相承。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城东内外有“戴面具耍大头和尚,聚观无男女”的记载。近年舞蹈工作者亦用以编演《大头娃娃舞》等儿童舞蹈。
《漢語大詞典》:耍狮子(耍獅子)
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通常由两人扮成狮子的样子,另一人持绣球,逗引狮子追逐为乐,表演各种身段技巧。
《漢語大詞典》:双人舞(雙人舞)
由两个人表演的舞蹈。可以是舞剧或集体舞中的一个部分。
《國語辭典》:手舞足蹈  拼音:shǒu wǔ zú dào
手、脚舞动跳跃。语本《孟子。离娄上》:「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形容非常高兴喜悦。《红楼梦》第四一回:「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文明小史》第一五回:「不禁手舞足蹈,乐得不可收拾。」也作「足蹈手舞」。
《漢語大詞典》:手鼓舞
维吾尔族 民间舞蹈。流行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多为女子独舞,用手鼓伴奏,舞者能随鼓点的变化舞出不同的姿态。表情丰富细腻,动作柔软灵活。主要表现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欢快情绪。
《漢語大詞典》:软舞曲(軟舞曲)
唐 代一种舞蹈的乐曲。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舞工:“软舞曲,有《凉州》《緑腰》《苏合香》《屈柘》《团圆旋》《甘州》等。”
分類:舞蹈乐曲
《漢語大詞典》:热芭(熱芭)
亦作“ 热巴 ”。
(1). 藏 族的一种包括说、唱、舞蹈、杂技的综合艺术形式。 袁光厚 《罗布林卡花争妍》:“这是一家祖辈相传是民间热巴艺人。家长 洛布占堆 从八岁起就同父母流浪,给人演唱热巴。”
(2).指演唱“热芭”的艺人。 白桦 《热芭的歌》:“热芭的妈妈是广阔的草原,热芭的爸爸是银色的雪山。”原注:“热芭是 藏 族中一种以歌舞为生的艺人,生活形态近似 茨冈 人,解放前到处流浪。”
《漢語大詞典》:九头狮子(九頭獅子)
(1).古代舞蹈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鼓架部:“有蹈摇娘、羊头浑脱、九头狮子、弄白马益钱……悉属此部。”
(2).神话中的异兽。《四游记·华光三下酆都》:“若是真天尊下 酆都 ,不是这样来,他有九头狮子推车,有一侍弟子相随。”
分類:舞蹈
《國語辭典》:孔雀舞  拼音:kǒng què wǔ
一种傣族舞蹈。孔雀自古以来被傣族视为吉祥的象徵。舞者模仿孔雀的姿态与动作,具有祈福的意义。
《漢語大詞典》:筷子舞
蒙古族民间舞蹈之一。多流行于 伊克昭盟 地区。舞蹈时手持筷束,按节拍交替击打身体各部位,动作健壮,节奏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