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粉墨登场(粉墨登場)  拼音:fěn mò dēng cháng
化装登台演戏。引申为上台。如:「演员们听见锣鼓响起,于是粉墨登场,唱了一出大登殿。」
《漢語大詞典》:广场剧(廣場劇)
即街头剧。一种不受舞台和剧场条件限制,适合广场、街头宣传演出的戏剧形式。
《國語辭典》:彩排  拼音:cǎi pái
戏剧、舞蹈等正式演出前,最后一次的排演。所使用的服装道具皆与正式演出时一样。如:「这出戏已进入彩排阶段。」
《國語辭典》:调阵子(調陣子)  拼音:diào zhèn zi
舞台上的排兵布阵场面。元。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三折:「正旦云:『小校将刀马来,我与他交锋,操鼓来。』(调阵子科)(唱)。」《孤本元明杂剧。襄阳会。楔子》:「张飞云:『某乃张飞是也,量你何足道哉。操鼓来,某与你交战。』(调阵子一遭科)」也作「调阵」。
《國語辭典》:打撺(打攛)  拼音:dǎ cuān
戏台上的角色进进出出。《水浒传》第八二回:「百二十名散做乐工,搬演杂剧,装孤打撺。」
《國語辭典》:全武行  拼音:quán wǔ háng
整场戏都是武打场面的表演。也比喻武力暴行或争斗场面。如:「会议气氛火爆,几乎演变成全武行。」
《國語辭典》:切末  拼音:qiè mò
戏剧舞台上使用的道具和布景。《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甚么叫作宾白合套,切末排场,平日一概不会留过这番心。」也作「砌末」。
《漢語大詞典》:飘色(飄色)
广东 民间一种流动舞台上的戏剧造型艺术。通常由两三个小孩在板上扮演神话故事或历史传奇中的人物及场面,由四个人抬着缓慢行进,同时还有八音锣鼓队奏乐伴随,供人观赏。《廿载繁华梦》第二回:“先定下 佛山 五福、吉祥两家的头号仪仗,文马二十顶,飘色十餘座,鼓乐马务大小十餘副。”
《國語辭典》:跑圆场(跑圓場)  拼音:pǎo yuán cháng
戏剧中演员在舞台上,快步绕圈走,表示演员正在路途上行走。
《漢語大詞典》:上场门(上場門)
指开在舞台右边的门,为角色登场的出口。
《漢語大詞典》:剧通科(劇通科)
俗称“检场的”。京剧班社的舞台工作人员。为七行七科之一。任务是在排演演出时搬置桌椅道具,协助演员穿脱服装,撒放火彩等。
《國語辭典》:脚灯(腳燈)  拼音:jiǎo dēng
安装在舞台前沿的一排灯。
分類:舞台底部
《國語辭典》:捡场(撿場)  拼音:jiǎn cháng
在国剧舞台上负责换景换幕、收拾道具的人。也作「检场」。
《漢語大詞典》:景片
舞台上布景的构件,上面绘有表示墙壁、门窗、山坡、田野等的图案和景物。《花城》1981年第6期:“可你现在像舞台上的景片,靠墙墙倒,靠树树歪。”
《漢語大詞典》:静场(静場)
(1).舞台设计的一种。它让场上或幕前在特定时间内寂静无声,以制造氛围,增强演出效果。亦以比喻一时无人说话。《花城》1981年第3期:“ 刘国光 已在办公室里等他们,脸色十分冷漠。静场了几分钟,才咂着嘴说。”
(2).剧场、电影院等演出结束后,观众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