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舍身(捨身)  拼音:shě shēn
1.为事物尽力而不惜牺牲自己。《儒林外史》第一二回:「自今以后,我的心事已了,便可以舍身为知己者用了。」
2.出家为僧,或为弘扬佛法而牺牲己身。《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三月辛未,舆驾幸同泰寺舍身。」
《漢語大詞典》:舍身崖(捨身崖)
泰山 崖名。旧时信佛者谓投身崖下可脱诸罪而登彼岸。 明 俞弁 《山樵暇语》卷五:“ 泰山 有 捨身崖 ,岁有男妇往焉,以身投於崖下,谓之捨身。太傅 王世昌 越 有诗云:‘ 捨身崖 下深难测,每怪轻生世上人。我亦有身偏自重,捨时除是为君亲。’”
《国语辞典》:舍身报国(舍身报国)  拼音:shě shēn bào guó
舍弃己身报效国家。《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大丈夫舍身报国,虽万死无恨。」
《国语辞典》:舍身求法(舍身求法)  拼音:shě shēn qiú fǎ
本指佛教徒牺牲己身求取佛法。后泛指为追求真理,不惜付出性命。
《国语辞典》:舍身图报(舍身图报)  拼音:shě shēn tú bào
牺牲性命,图谋报恩。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五出:「剩此微躯,皆赖天恩庇;舍身图报,如何敢逡巡回避。」
《漢語大詞典》:舍身饲虎(捨身飼虎)
佛教故事。传说 释迦牟尼 过去世曾经是国王 摩诃罗陀 的幼子 摩诃萨埵 ,在竹林中看见七只小虎围着一只饥渴羸弱的母虎。王子遂生大悲心,舍身以饲饿虎。见金光明经·舍身品贤愚经·摩诃萨埵以身施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