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遗觉(遺覺)
谓舍弃一切尘念。 南朝 陈 庾僧渊 《又答张君祖》诗:“研几通微妙,遗觉忽忘身。”
分類:舍弃尘念
《國語辭典》:抽象  拼音:chōu xiàng
1.哲学上指从个别的、偶然的不同事物中,分析出其共同点的思想活动。相对于具体而言。
2.泛指笼统概括。亦相对于具体而言。如:「你的话说得太抽象了,能不能具体一点?」
《漢語大詞典》:食鸡肋(食雞肋)
比喻做无多大意义而又不忍舍弃的事情。语本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备 因险拒守”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 杨脩 便自严装,人惊问 脩 :‘何以知之?’ 脩 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 汉中 ,知王欲还也。’” 宋 苏轼 《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之一:“从来自笑画虵足,此事何殊食鸡肋。”
《漢語大詞典》:捐势(捐勢)
舍弃权势。庄子·山木:“削迹捐势,不为功名。”
分類:舍弃权势
《国语辞典》:撇打  拼音:piē dǎ
舍弃、割舍。《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俊卿固然认了魏撰之是天缘,心里却为杜子中十分相爱,好些撇打不下。」
分类:舍弃割舍
《漢語大詞典》:遗筮(遺筮)
谓舍弃占筮的结果。宋书·顾觊之传:“ 宣应 遗筮而逢吉, 张松 协数而遘祸。”
《漢語大詞典》:割遣
犹割舍。舍弃。 元 武汉臣《玉壶春》楔子:“既贤弟坚心,有难割遣。”
分類:割舍舍弃
《漢語大詞典》:遴弃(遴棄)
谓经选择而舍弃。 宋 周邦彦 《汴都赋》:“金角丹漆,脂胶竹木,以时取之,遴弃恶弱。”
分類:选择舍弃
《漢語大詞典》:逐近弃远(逐近棄遠)
追求近的,舍弃远的。 唐 刘知几 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今 班 《志》所引,上自 周 之 幽 厉 ,下终 鲁 之 定 哀 ,而不云国语,惟称史记,岂非忘本徇末,逐近弃远者乎?”
分類:追求舍弃
《國語辭典》:逐末舍本(逐末捨本)  拼音:zhú mò shě běn
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而只重视微末小节。《隋书。卷九。礼仪志四》:「逐末舍本,政之所疾,宜谨察之。」也作「舍本事末」。
《漢語大詞典》:汰弃(汰棄)
淘汰舍弃。 张舜徽 《清人文集别录·定盦文集》:“ 自珍 所为文,本甚繁富,晚而自悔少作,遽行汰弃者为不少矣。”
分類:淘汰舍弃
《漢語大詞典》:遗华反质(遺華反質)
谓舍弃浮华而返归朴质。《文选·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頽纲既振,品物咸秩。神道见素,遗华反质。” 李善 注:“华谓采章,质谓淳朴也。遗,弃也。”
《漢語大詞典》:遗迹谈虚(遺迹談虚)
谓舍弃根据而空谈玄虚。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序》:“然有 退之 ( 韩愈 )之学则可,无 退之 之学而遗迹谈虚,恐援据所及,金根金银或相贸易,并可赧矣。”
《漢語大詞典》:遗物识心(遺物識心)
谓舍弃一切外在形式而彼此心意一致。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迁丘令》:“出自幽谷,及尔同林。双情文映,遗物识心。”
《漢語大詞典》:遗物忘形(遺物忘形)
泯灭物我界限,谓舍弃外在形式,精神进入忘我境界。 宋 秦观 《心说》:“目无外视,耳无外听,遗物忘形,在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