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不作洪乔
 
免沉浮
  
书邮浮沉
 
洪乔传书
 
洪乔书
 
百函随水
 
相关人物
殷羡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46~
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艺文类聚》卷五十八〈杂文部四·书〉~04~
《语林》曰: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人寄百馀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咒之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达书邮。」
《裴子语林》~40~
殷洪乔作豫章郡守,临去,郡下人因附书百馀函。至石头,悉掷水中;因咒之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达书邮。」
《晋书》卷七十七〈殷浩列传〉~2043~
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人也。父羡,字洪乔,为豫章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致书者百馀函,行次石头,皆投之水中,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其资性介立如此。终于光禄勋。

简释

致书邮:指传送书信文稿。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浩觐省》:“甘从投辖饮,肯作致书邮。”

《国语辞典》:致书(致书)  拼音:zhì shū
致函、寄信。《晋书。卷七七。殷浩传》:「父羡,字洪乔,为豫章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致书者百馀函,行次石头,皆投之水中。」《红楼梦》第三回:「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
《漢語大詞典》:致书邮(致書郵)
送信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洪乔 作 豫章 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
分類:送信信人
《國語辭典》:移书(移書)  拼音:yí shū
致书。《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哀帝令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诸博士或不肯置对,歆因移书太常博士,责让之。」《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克用听从其言,移书谯责朱全忠。」
《漢語大詞典》:伏念
(1).谓退而自省。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壄。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
(2).伏,敬词;念,念及,想到。旧时致书于尊者多用之。 唐 韩愈 《上宰相书》:“伏念今有仁人在上位,若不往告之而遂行,是果於自弃,而不以古之君子之道待吾相也。” 宋 曾巩 《谢杜相公书》:“伏念昔者方 巩 之得祸,罚於 河 滨,去其家四千里之远。”
(3).犹俯念,下念。谓在上者体察下情。 唐 元稹 《高允恭授尚书户部郎中判度支案制》:“兹用省于有司之狱,莫不伏念隐悼,周知物情。”
《國語辭典》:奉书(奉書)  拼音:fèng shū
献进书信或奏章。《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严光传》:「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
《國語辭典》:奉璧  拼音:fèng bì
原物奉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老兄不必著慌!银子是小弟拾得在此,自当奉璧。」
《漢語大詞典》:端此
专此。书信末尾常用语。谓特为此事致书。
《漢語大詞典》:秦璧
指 和氏 璧。 秦昭王 曾致书 赵惠文王 愿以十五城易之,故名。 唐 韦嗣立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 魏 珠能烛乘, 秦 璧许连城。”参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漢語大詞典》:耑此
专此。书信末尾常用语。谓特为此事致书。如:耑此奉恳;耑此布谢;耑此敬颂时祺。
《国语辞典》:付诸洪乔(付诸洪乔)  拼音:fù zhū hóng qiáo
殷洪乔为豫章太守,要离职时,时人致书信百馀封。殷洪乔行至石头,悉投掷水中。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比喻书信遗失。如:「在战争时,因局势丕变,交通来住不便,书信往往付诸洪乔。」
《國語辭典》:寄书邮(寄書郵)  拼音:jì shū yóu
邮,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寄书邮指传递书信的人。《聊斋志异。卷二。巧娘》:「问:『郎何之?』答云:『为人作寄书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