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眇质(眇質)
菲薄的姿质。古代帝王自谦之词。《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六年》:“朕以眇质,获承至尊;念国家积累之基,遭外侮侵陵之患。”参见“ 眇身 ”、“ 眇躬 ”。
《漢語大詞典》:愚瞽
(1).愚钝而昧于事理。多用于自谦。后汉书·吴良传:“敢秉愚瞽,犯冒严禁。”陈书·周弘正传:“是以敢布腹心,肆其愚瞽。”《隋书·房彦谦传》:“忝蒙眷遇,輒写微诚,野人愚瞽,不知忌讳。”
(2).愚昧的人。 明 刘基 《卖柑者言》:“将以实籩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愚瞽也?”
《漢語大詞典》:愚计(愚計)
愚拙之计。自谦之词。韩非子·存韩:“今贱臣之愚计,使人使 荆 ,重币用事之臣。”魏书·杨侃传:“愚计可録,请为明公前驱。”说郛卷六七引 唐 无名氏《国史异纂》:“ 梁武帝 被围 臺城 ,朝廷问 均 外御之计,怯怛不知所答,啟云:‘愚计速降为上计。’”
分類:愚拙自谦
《國語辭典》:刍言(芻言)  拼音:chú yán
谦称自己的言论浅陋。《旧唐书。卷一六四。李绛传》:「臣等备位,无所发明,但陛下不废刍言,则端士贤臣,必当自效。」
《國語辭典》:嵬琐(嵬瑣)  拼音:wéi suǒ
奸诈邪恶。《荀子。非十二子》:「假今之世,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矞宇嵬琐,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者。」清。王先谦。集解:「嵬谓为狂险之行者也,琐者谓为奸细之行者也。」
《漢語大詞典》:小材
(1).才能较低者。《汉书·董仲舒传》:“故小材虽累日,不离於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 晋 石崇 《许巢论》:“大任已备,则不抑大材使居小位;小材已极其分,则不以积久而合处过材之位。”
(2).用作自谦之词。 宋 强至 《代都运赵待制谢上表》:“小材而临大计,不知经画之所从。”
(3).零星木料。宋书·五行志二:“ 李胜 治听事,有小材激堕,檛受符吏 石虎 项断之。”
(4).泛指各种零星材料。如:小材小料。
《漢語大詞典》:尘黩(塵黷)
犹玷污。尘,自谦之词。晋书·孝友传·何琦:“一旦煢然,无復恃怙,岂可復以朽钝之质尘黷清朝哉!” 唐 元稹 《论谏职表》:“如或言不诣理,尘黷圣聪,则臣自寘刑书以谢谬官之罪。”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名子谤议:“主上居高拱穆清之中,足下每以烦碎之事,奏请无度,尘黷颇多。”
分類:玷污自谦
《漢語大詞典》:负子(負子)
(1).谓背弃子民。史记·鲁周公世家:“史策祝曰:‘唯尔元孙 王发 ,勤劳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於天,以 旦 代 王发 之身。’”《后汉书·隗嚣传》:“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庶无负子之责。” 李贤 注:“百姓襁负流亡,责在君上。既安其业,则无责也。” 段玉裁 古文尚书撰异·金縢:“ 隗嚣 告州牧部监等曰‘申命百姓,各安其所,庶无负子之责’,盖谓民安其所,乃无背弃子民之咎。负者,背也。”
(2).诸侯有病的自谦之词。 汉 班固 《白虎通·杂录》:“天子病曰不豫,言不復豫政也。诸侯曰负子,诸侯子民也,言忧民不復子之也。”参见“ 负兹 ”。
(3).虫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负子,水虫也,有子多负之。”
《漢語大詞典》:负兹(負兹)
诸侯患病之称。《公羊传·桓公十六年》:“﹝ 卫侯朔 ﹞属负兹舍,不即罪尔。” 何休 注:“属,託也。天子有疾称不豫,诸侯称负兹。” 徐彦 疏:“诸侯言负兹者,谓负事繁多,故致疾。”
《漢語大詞典》:狂率
(1).狂妄轻率。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徐后事:“ 后主 性多狂率,不守宗祧。”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儒生保辅臣:“上怒,谓大臣进退,断自朝廷,乃敢狂率奏扰。”
(2).谓狂放直率。 梁启超 《广诗中八贤歌》“放言玩世 曾觙庵 ”自注:“﹝ 曾广钧 ﹞昔为余画扇,作《齐诗图》,跋语云:‘ 任公 好余所治《齐诗图》,予之诗道南矣。’其狂率类此。”
(3).书疏中亦用为自谦之辞。 宋 范仲淹 《谢降官知耀州表》:“屡由狂率,自取贬放。”
《漢語大詞典》:愚管
浅陋;浅陋的见解。自谦之词。三国志·吴志·是仪传:“ 仪 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於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 南朝 宋 裴駰 《〈史记集解〉序》:“聊以愚管,增演 徐氏 。”
《國語辭典》:薄陋  拼音:bó lòu
1.粗陋。《新五代史。卷四八。杂传。刘审交》:「出视民田,见民耕器薄陋,乃取河北耕器为范,为民更铸。」
2.浅薄鄙陋。《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邹阳》:「吾先日欲献愚计,以为众不可盖,窃自薄陋不敢道也。」唐。柳宗元 代柳公绰谢上任表:「上答鸿造,忘其薄陋,委以雄藩。」
《漢語大詞典》:庸浅(庸淺)
平庸浅陋。常用作自谦之词。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愚臣庸浅,谓 汤 卒从吏议,百姓介然有 秦 民之恨,非所以励死难之臣也。” 南朝 梁 萧统 《止三郡民丁就役疏》:“臣意见庸浅,不识事宜。” 清 恽敬 《上董蔗林中堂书》:“彼在上之庸浅者,盖亦有之矣,而不为庸浅者,识至远而不见其识,才至大而不见其才,守至坚而不见其守,皆无迹可求者也。”
《漢語大詞典》:散樗
不成材之樗木。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辞。语本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唐 虞世南 《奉和幸江都应诏》:“多幸霑行苇,无庸类散樗。”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 宾王 散樗易朽,蟠木难容。” 明 屠隆 《綵毫记·归隐林泉》:“下官出山潦草,隐志不坚,立朝散樗,勛名未立,负媿良多。”
《漢語大詞典》:顽疏(頑疏)
亦作“ 顽疎 ”。
(1).愚钝而懒散。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咨予不淑,婴累多虞。匪降自天,实由顽疎。”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谬荷灵启,垂授真法,但肉人顽疎,修行多替。” 唐 刘长卿 《酬包谏议佶见寄之什》诗:“佐郡愧顽疏,殊方亲里閭。” 宋 王安石 《答林中舍启》之二:“敢图风谊,远损书辞,仰衔存爱之隆,实重顽疏之过。”
(2).愚钝而懒散者。多用作自谦之辞。 唐 白居易 《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三旬两入省,因得养顽疏。”
《漢語大詞典》:高挹
深自谦抑。宋书·武帝纪中:“遂公高挹,大愆国章。”
分類:自谦谦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