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僧自觉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5 【介绍】: 唐僧。博陵望都人。少于本州开元寺出家。肃宗至德二载,于镇州受戒。寻往灵寿禅法寺,习律论九年,造其微旨。代宗大历元年,卜居平山重林山院。恒赵节度使张忠志礼重之。后住镇州大悲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博陵望都人也。幼从开元寺沙门知钦出家。至德二年。以试经获度。即受具戒。复习经律论于灵寿县之禅法寺。研玩九年。皆臻閟奥。大历元年九月。徙居平山县之重林山寺。清溪白石。诚得隐遁之胜。袒肩跣足以游。掇蔬拾橡以食。虎狼交迹勿恤也。二年五月。节度使张君。以旱暵造山。谒觉祷雨。随祷辄沾足。张君由是事之勤恪。鼓铸大悲千手眼观音像四十九尺。盖以表平生所发四十九愿也。始结小庵其旁以馆。工佣徒隶。后遂拓之以成大寺。正今所谓大悲者。觉尝夜称佛号。至三鼓。恍见金色光明三道烛地。而弥陀佛观音势至立空中。佛独伸臂摩觉顶。且呼觉名字曰。汝当利物守志无悛。贞元十一年二月之望。又闻神人报曰。师必于今岁入灭。其年六月十三日。果卒于大悲寺。十三年四月十八日。迁神龛葬于寺南。五季显德初。诏泉府治其象以资国用。方炽炭从事而工遽踣。至今像犹𮌎顶穿穴。宋受禅。诏完备如初。 唐天竺僧。史亡其名。始韦皋武子生三日。其家饭僧于堂上。姆抱皋遍求祝愿。有天竺僧。独谓其父。善视之。异日必能树功西陲。进位北阙。韦氏门户。赖之以兴起焉。其父因问故。曰儿前身诸葛武侯也。武侯佐昭烈承汉统。而蜀民德之。感念之至。而识乘之生遂君家。则君家之福。宜与此儿相似也。且武侯既有施于蜀。则今之来者将享其报。盖吾佛所谓业缘者是已。其父心以为然。后皋用张镒荐知陇州。及李楚琳杀镒。皋即帅凤翔朱泚诛之。易名奉义以旌焉。加皋礼部尚书。兴元初。徵为左金吾卫将军。贞元中。尹成都南蛮吐蕃入𡨥。屡立战功。封南康郡王。进位大尉。卒贵显于蜀。则僧之言。果信弗诬。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自觉。博陵望都人也。稚齿厌于俗态。俄白亲老言。儿乐从佛求度世去。二亲惊愕咄咤俾去。然无惭怍再拜请命。乃强礼本部开元寺知钦。钦观其志气弗群。立字曰自觉。训之曰。汝闻名思义。答曰。佛种从缘起。唯听明诲矣。既而诵经及格蒙度。至德二年年满镇州受具足法。即往灵寿县禅法寺习律经论。勤瘁九年。皆造微也。便言。当入太行山于一磐石上结茅庵三亩小溪为兰若。不亦快乎。大历元年九月晦往平山县界得重林山院。果应所求。遁迹自娱。至二年五月天其旱暵。觉则跣足经行。冬则右肩偏袒。其林薄山谷虎狼狃迹重复。唯拾果采蔬卯时一食。时恒阳节度使张君患炎旱。闻觉精苦。躬入山请其祈雨。张语之曰某无政术致累百姓。三年亢阳借苦引咎。自责良无补矣或云。龙王多依师听法忘其施雨愿师垂救旱之誓。有如白水如念苍生。请辍禅定略入军府。觉乃虔恪启告龙神。未移晷刻天辄大雨。二辰告足。张帅归向勤重。若孝子之事父母焉。觉始入法已来。学诸佛因中誓愿。其数亦四十九也。其一愿身长随大悲菩萨。次愿造铸大悲像寺。及乎发言响应。檀施臻萃用赤金鼓铸成。举高四十九尺。梵相端严眼臂全具。迨更年稔寺亦随成。今城西山大寺是欤。遂于坛前诵念至三更。见神光二道作中金色于晃朗中见弥陀佛。观音势至左右翼从。佛垂金臂呼自觉声。渐下云来摩其顶曰。守愿勿悛无宜懈废。利物为先。汝去吾随任从汝意。言毕云收杳无眹迹。觉以愿心酬毕。返山林之间择送终之处。贞元十一年二月望夜有神人现半身。若毗沙门状。谓曰。师今岁灭度矣。举手谢神人曰。往来定分吾闻命矣。其年六月十四日。奄归寂灭。门人欲奉神龛归山寺。州府人苦留。终于大悲寺南迁塔焉。则十三年四月八日也。其大悲为恒阳奇事。感应潜通。至周显德初。敕铸九府圆法。天下铜像一例除毁。时州人相率出钱赎此像。不允。登即炉橐镕冶。真定之人莫不悲悼。时炭炽飞烟无之。从顶至胸旋收铜汁。斯须计料匠氏暴卒。自此罢工。迨宋太祖神德皇帝。追铸令全。代忏前事焉。
释自觉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自觉。青州王氏子。幼以儒业。见知于司马温公。然事高尚。无意功名。落发从芙蓉楷公游。履践精密。契悟超绝。出世住裕州大乘山普严寺。始至辟僧房。为海会室。振大法音。远近缁白。见闻摄受。自堂序庭庑。皆易新之。使来观者。如入廊庙。虽未睹羽仪悉生。恭谨如闻箫韶。虽不知音。亦有乐意。故耽道腴味禅悦。自拔于般若之门者多矣。寺碑谓。觉。长安人。有操行。断缘舍俗。师事大长老道楷。究竟大事。得骨与髓。士大夫闻其言。翛然有遗世意。一时知识。无出觉右者。崇宁间。诏居净因。声光益弘。一日示众曰。祖师西来。特唱此事。自是诸人。不肯委悉。向外驰求。投赤水以寻珠。诣荆山而觅玉。殊不知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认影迷头。岂非大错。直得宗门提唱。体寂无依。异念不生。古今无间。森罗万象。触目家风。鸟道辽空。不妨举步。金鸡报晓。丹凤翱翔。玉树花开。枯枝结子。祗有大阳门下。日日三秋。明月堂前。时时九夏。要会么。无影树垂寒涧月。海潮东注斗西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徐蒇(?~一一七○)字子礼,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由进士知饶州。孝宗乾道初知江阴军。三年(一一六七)改浙东提举常平。五年,知秀州(《宝庆会稽续志》卷二)六年卒(《省斋文稿》卷五《徐子礼宗丞挽词》)。与周必大、曾几、陆游、范成大等有交。事见民国《吴县志》卷六五。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八七一
徐蒇(?——一一七○),字子礼,号自觉居士。其先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徙居吴县(今江苏苏州)。林子,兢侄。由进士知饶州。乾道初改知江阴军,新庙学,刊书籍。三年,改浙东提举常平,又曾知衢州。五年知秀州,六年卒。善篆隶。见《省斋文集》卷五《徐子礼宗丞挽词》,《会稽续志》卷二,《书史会要》卷六,正德《姑苏志》卷四九。
《漢語大詞典》:法律意识
重视、遵守和自觉执行法律的思想观念。主要反映人们对法的本质和作用的认识,对现行法律的理解和评价。表现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國語辭典》:顾影自怜(顧影自憐)  拼音:gù yǐng zì lián
1.看著自己的形影,自怜身世。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晋。束晰〈贫家赋〉:「债家至而相敦,乃取东而偿西,行乞贷而无处,退顾影以自怜。」《品花宝鉴》第一三回:「谁知薄命不辰,深恩未报,先生去年夏间,又染时症物故,茕茕独立,顾影自怜。」
2.语本南朝梁。张率〈绣赋〉:「顾影自媚,窥镜自怜。」指自我欣赏。如:「他閒来没事,就喜欢孤芳自赏、顾影自怜。」清。徐珂《清稗类钞。讥讽类。妇女服饰》:「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
《漢語大詞典》:能动性(能動性)
人的自觉努力、积极活动的特性。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六十:“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自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觉之一。(参见:三觉)
【俗语佛源】
佛典中依觉的范围和程度的差别而立「三觉」。佛具「三觉」:一、自觉,二、觉他、三、觉行圆满。佛,梵语具云佛陀,此云觉者,即具备以上三觉,对迷者而得名。「自觉」异凡夫:凡夫迷沉,全不自觉;佛则朗然大觉。「觉他」异二乘:二乘自求出世,无兼利心,不能觉他;佛则大悲普度。「觉满」异菩萨:菩萨无明未尽,法性未圆,佛乃道穷妙觉。佛又称「智者」,智即觉义。今以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为「自觉」,如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我们这个军队,历来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强调自觉遵守革命纪律。」又以自己感觉到为「自觉」,如:肺结核的初期,病症不很显著,病人每不自觉。(禹振声)
【三藏法数】
谓觉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诸法常无常等,悟性真空,了惑虚妄,功成妙智,能自开觉,故名自觉。
【三藏法数】
谓觉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诸法常无常等,悟性真空,了惑虚妄,功成妙智,道證圆觉,故名自觉。
自觉悟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自觉之心也。心地观经发菩提心品曰:「自觉悟心能发菩提,此觉悟心无有二相。自觉悟心有四相,云何为四?谓诸凡夫二种心:一者眼识乃至意识同缘自境名自悟心,二者离五根心心所法和合缘境名自悟心。如是二心能发菩提。诸佛菩萨有二种心:一者观真实理智,二者观一切境智。」是凡夫之自悟心约于识,贤圣之自悟心约于智,而识中如次第为五同缘意识与独头意识之二,智中如次第为如理智如量智之二也。
自觉圣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日如来之法界体性智,为无师自悟,故称之曰自觉圣智。菩提心义十曰:「如来第五种智,亦名法界性智。菩提心论名法界智。牟利经名法界体性智,又名金刚智。瑜祇经云:唯一金刚断诸烦恼,金刚自性清净所成,是金刚如来智,故名金刚智。分别圣位经名自觉圣智,如法华经自然成佛道。华严亦云不由他悟。今真言宗大日如来自然觉了诸法本初,非流转者始修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