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2,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雪景
洒脱
飞火
天韵
意境
委和
环境
倘然
义荣
化境
天演
真美
陶篱
阳焰
化通
《漢語大詞典》:雪景
下雪时或雪后的自然景色。 宋 黄裳 《蝶恋花》词:“鷺点前汀供雪景,花乘流水传春信。”《西游记》第四八回:“雪景自然幽静。一则游赏,二来与师父宽怀。” 郁达夫 《出奔》:“ 钱时英 尽是默默地含着微笑,在看两岸斜阳里的云景。”
《國語辭典》:洒脱(灑脫)  拼音:sǎ tuo
1.态度自然大方,不受拘束的样子。《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我看逸云那人洒脱的很,不如明天竟请他来,一定做得到的。」《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咱们名士风流,正该洒脱些才是。」
2.摆脱。《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洪恭见小老婆执意不肯,又怕二程等久,只得发个狠,洒脱袖子,径奔出茶坊来。」
《漢語大詞典》:飞火(飛火)
(1).犹天火。指来于自然的火。 汉 王充 论衡·乱龙:“今伎道之家,铸阳燧取飞火於日,作方诸取水於月,非自然也,而天然之也。”
(2).引火。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方其飞火焚旗,坏云压垒。”
分類:引火自然
《國語辭典》:天韵(天韻)  拼音:tiān yùn
1.天然的风韵。宋。沈与求〈刘行简见借诗稿以长句归之〉诗:「刘郎天韵真不凡,飞腾宜在蓬莱岛。」
2.皇帝所作的诗文。唐。徐安贞〈奉和圣制喜雨赋〉:「仰宸仪之法度,闻天韵之宫徵。」
《國語辭典》:意境  拼音:yì jìng
文艺作品所表现的境界。
《漢語大詞典》:委和
(1).谓自然所付与的和气。庄子·知北游:“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 宋 苏轼 《告文宣王文》:“一气之委和,与万物之至精,或为 淮夷 之蠙珠,或为云汉之华星。”参见“ 委形 ”。
(2).谓随顺自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礪过分,则神疲而气衰。” 唐 刘禹锡 《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迷邦纵性,委和从化。”
《漢語大詞典》:委形
(1).谓自然或人为所付与的形体。庄子·知北游:“ 舜 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郭庆藩 集释引 俞樾 曰:“天地之委形,谓天地所付属之形也。” 唐 白行简 《金跃求为鏌鋣赋》:“金有利用,跃而呈祥。腾沸渭之炎彩,耀赫奕之雄光,始则沉潜,将委形於锻铸,终能踊跃,求效用於锋鋩。” 金 王若虚 《白发叹》诗:“区区亦何必,此身终委形。”
(2).置身。《晋书·皇甫谧传》:“或谓 謐 曰:‘富贵人之所欲,贫贱人之所恶,何故委形待於穷而不变乎?’” 元 袁桷 《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诗之六:“其西何寥寥,云有古先生。巖居时一食,委形澹无营。”
《國語辭典》:环境(環境)  拼音:huán jìng
1.泛指地表上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活、生存的空间、资源以及其他有关事物的综合。
2.周围地方的状况。《新唐书。卷一四三。王翃传》:「时江南环境为盗区,凝以彊弩据采石,张疑帜,遣别将马颖,解和州之围。」宋。洪迈《夷坚甲志。卷九。宗本遇异人》:「二月,环境盗起,邑落焚刘无馀。」
《國語辭典》:倘然  拼音:tǎng rán
1.悠閒自得的样子。唐。司空图《诗品。疏野》:「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2.假使、如果。《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倘然依著公法驳起他来,不但不该扰害我们的地方,就是驻兵也应该商量在先。」
《漢語大詞典》:义荣(義榮)
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荀子·正论:“有义荣者,有势荣者;有义辱者,有势辱者。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是荣之由中出者也,夫是之谓义荣。” 宋 曾巩 《继祖母朱氏封阆中郡太夫人制诰》:“夫位以德升,礼以位叙,不失其称,兹为义荣。”
《國語辭典》:化境  拼音:huà jìng
精妙超凡的境界。多指艺术作品的成就。如:「王羲之的书法可谓精妙绝伦,已臻化境。」
《國語辭典》:天演  拼音:tiān yǎn
生物界的生存竞争,优胜劣败,以成自然进化的过程。
分類:自然进化
《漢語大詞典》:真美
谓自然优美。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 王元长 创其首, 谢朓 、 沈约 扬其波……於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凌驾,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
分類:自然优美
《漢語大詞典》:陶篱(陶籬)
晋 陶渊明 《饮酒》之五有“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后因以“陶篱”指恬淡自然的旨趣。 宋 林逋 《郊园避暑》诗:“託心时散帙,迟客復携觴。况有 陶 篱趣,归禽语夕阳。”
《漢語大詞典》:阳焰(陽燄)
亦作“ 阳燄 ”。亦作“ 阳焱 ”。
(1).指浮尘为日光所照时呈现的一种远望似水如雾的自然景象。佛经中常用以比喻事物之虚幻不实者。语本《楞伽经》卷二上:“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燄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一下:“集既即空,不应如彼渴鹿驰逐阳燄。” 唐 元稹 《遣春》诗之四:“阳焰波春空,平湖漫凝溢。”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膏明诱闇蛾,阳焱奔痴鹿。” 许地山 《缀网劳蛛·无法投递之邮件》:“这又是一种渴鹿趋阳焰的事,即令它有千万蹄,每蹄各具千万翅膀,飞跑到旷野尽处,也不能得点滴的水。”
(2).指炽热的阳光。 五代 齐己 《移居西湖作》诗之一:“火云阳焰欲烧空,小槛幽窗想旧峯。”
《漢語大詞典》:化通
通晓自然变化的妙道。《淮南子·道应训》:“ 颜回 曰:‘隳支体,黜聪明。离形去知,洞於化通,是谓坐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