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自为(自爲)
为自己。《淮南子·兵略训》:“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史记·苏秦列传:“臣闻忠信者,所以自为也;进取者,所以为人也。” 明 方孝孺 《有子》:“攷诸王制,参诸人情,使君子致仁爱於其亲,非特不欲速朽也,欲速朽者自为之道,不欲以身为天下费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今世之不粗戇者,大率全躯保妻子,精于自为者。拔一毛以利君亲,有所不为,若孝子者,可以风矣。”
分類:自为自己
《漢語大詞典》:自为(自爲)
(1).自己做;自己治理。管子·国蓄:“则君虽彊本促耕,而自为铸币而无已,乃今使民下相役耳,恶能以为治乎?” 唐 胡曾 《赠渔者》诗:“自为钓竿能遣闷,不因萱草解销忧。” 宋 苏轼 《赐宰相吕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允断来章批答》:“宰相不自用,人主不自为。”明史·方国珍传:“臣本庸才,遭时多故,起身海岛,非有父兄相藉之力,又非有帝制自为之心。”
(2).自己做主,自作决定。 唐 王建 《公无渡河》诗:“妇人无力挽断衣,舟沉身死悔难追。公无渡河公自为。”
(3).自然而成。庄子·天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举灭其贼心,而皆进其独志,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
(4).看待自己。为,认为。 宋 陈亮 《廷对策》:“臣有以见陛下之未尝以薄待天下之人也。彼亦何忍以异类自为哉!”
《漢語大詞典》:自为阶级(自爲階級)
指进入自觉斗争阶段的无产阶级。 毛泽东 《实践论》:“但是到了他们实践的第二个时期--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时期,由于实践,由于长期斗争的经验,经过 马克思 、 恩格斯 用科学的方法把这种种经验总结起来,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用以教育无产阶级,这样就使无产阶级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理解了社会阶级的剥削关系,理解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这时他们就变成了一个‘自为的阶级’。”
《分类字锦》:自为先生(自为先生)
曾巩试秘书省校书郎李君妻太原王氏墓志铭为人明识彊记博览图籍子孙受学皆自为先生
分类:
《韵府拾遗 洽韵》:各自为法(各自为法)
律吕新书通典则自南吕而下各自为法
《國語辭典》:各自为战(各自為戰)  拼音:gè zì wéi zhàn
各自独立作战。比喻各管各的,互不联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國語辭典》:各自为政(各自為政)  拼音:gè zì wéi zhèng
春秋时代,宋、郑两国交战,宋国主帅华元因宰羊犒赏三军时,独独漏掉车夫羊斟,使羊斟怀恨在心,故意使华元被俘,导致宋国战败的故事。比喻各依自己的主张行事。《三国志。卷六二。吴书。胡综传》:「诸将专威于外,各自为政,莫或同心。」亦比喻政令不统一。
《國語辭典》:好自为之(好自為之)  拼音:hǎo zì wéi zhī
自己妥善安排,小心行事。如:「出门在外,凡事要好自为之,不要让长辈失望。」
《漢語大詞典》:人自为政(人自爲政)
各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比喻各行其是。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格局》:“传奇格局,有一定而不可移者,有可仍、可改,听人自为政者。” 鲁迅 《书信集·致李桦》:“现在 京 沪 木刻运动,仍然销沉,而且颇散漫,几有人自为政之概。”
《國語辭典》:人自为战(人自為戰)  拼音:rén zì wéi zhàn
人人主动拚死战斗。形容人人搏命奋战。《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宋。苏轼〈乞增脩弓箭社条约状〉二首之一:「人自为战,虏甚畏之。」
《國語辭典》:善自为谋(善自為謀)  拼音:shàn zì wèi móu
善于为自己打算。《左传。桓公六年》:「君子曰:『善自为谋』。」《南齐书。卷三三。列传。王僧虔》:「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与僧虔赌书毕,谓僧虔曰:『谁为第一?』僧虔曰:『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上笑曰:『卿可谓善自为谋矣。』」《太平广记。卷二八三。高骈》引唐。罗隐《妖乱志》:「唐高骈尝诲诸子曰:『汝曹善自为谋。吾必不学俗物,死入四板片中,以累于汝矣。』」
分類:自己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