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缠臂金(纏臂金)  拼音:chán bì jīn
手钏。宋。苏轼 寒具诗:「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分類:手镯
《漢語大詞典》:缠臂(纏臂)
手镯。新五代史·杂传十五·慕容彦超:“ 弘鲁 乳母於泥中得金缠臂献 彦超 。” 清 姚燮 《双鸩篇》:“典妾金缠臂,为郎市鞍轡。”
分類:手镯
《国语辞典》:灼臂  拼音:zhuó bì
佛教仪式之一。将少量檀香置于臂上,燃香烧臂。源于佛教「燃身供佛」的典故,象徵将身心奉献佛法。《宋史。卷三二○。蔡襄传》:「开宝浮图灾,下有旧瘗佛舍利,诏取以人,宫人多灼臂落发者。」
《漢語大詞典》:鼓臂
犹振臂。庄子·徐无鬼:“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 汉 王充 论衡·定贤:“ 孟尝君 夜出 秦 关 ,鸡未鸣而关不闓。下坐贱客,鼓臂为鸡鸣,而鸡皆和之,关即闓,而 孟尝 得出。” 宋 苏轼 《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诗:“往来不遣凤衔梭,谁能鼓臂投三丈。”
分類:振臂
《漢語大詞典》:金缠臂(金纏臂)
妇女带在臂上的金镯。新五代史·杂传十五·慕容彦超:“ 弘鲁 乳母於泥中得金缠臂献 彦超 ,欲赎出 弘鲁 , 彦超 大怒。”
分類:妇女
《漢語大詞典》:神臂弓
弓名。相传为 宋 熙宁 中民间 李宏 所造。弓置架上,以足踩蹬张弓发射,距三百步,能穿重札,故名。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神臂弓:“神臂弓出於弩遗法,古未有也。 熙寧 元年,民 李宏 始献之入内……其法以檿木为身,檀为弰,铁为蹬子鎗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札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二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笴。 神宗 閲试,甚善之。於是行用,而他弓矢弗能及。”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三:“ 宋 之神臂弓,本弩也。名为弓者有故,弓弦必刮弩臂而行。弓力不尽於矢,神臂於臂之行矢处,削而下之,弦得空行,力得尽於矢也。”参阅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
《漢語大詞典》:锲臂(鍥臂)
谓割臂刺血。古代订盟约时用以表示坚定不移。 南朝 梁 王金珠 《欢闻变歌》之五:“鍥臂饮清血,牛羊持祭天。”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补遗》:“姬向与 閔 某善,有鍥臂盟。”
《骈字类编》:印臂
唐书百官志凡反逆相坐没其家配官曹长役为官奴婢一免者一岁三番役再免为杂户亦曰官户二岁五番役每番皆一月三免为良人六十以上及废疾者为官户七十为良人每岁孟春上其籍自黄口以上印臂仲冬送于都官条其生息而按比之于妆楼记开元初宫人被进御者曰印选以绸缪记印 臂上文曰风月常新印毕渍以桂红膏则水洗色不退
《國語辭典》:悬臂(懸臂)  拼音:xuán bì
机械上,一端固定在机身,另一端延伸到机身外部,并可摆动、吊物,有如手臂的部分。
《韵府拾遗 寘韵》:巨臂
酉阳杂俎浑瑊宅小槐树有穴夏月有螾大如巨臂
《国语辞典》:虎臂  拼音:hǔ bì
形容形势凶险的水滩。《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滩之凶无如虎臂,路之险莫若羊肠。」
分类:形势凶险
《漢語大詞典》:臂臑
牲畜前体的中、下部。仪礼·特牲馈食礼:“尸俎:右肩、臂臑、肫、胳。” 胡培翚 正义:“礼经释例·释牲上篇曰:凡牲,左体谓之左胖,右体谓之右胖,前体谓之肱骨,又谓之前脛骨。肱骨三:最上谓之肩,肩下谓之臂,臂下谓之臑。”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肃宗 为太子时,尝侍膳,尚食置熟俎,有羊臂臑。” 宋 王安石 《北客置酒》:“引刀取肉割啖客,银盘臂臑薧与鲜。” 宋 陆游 《即席》诗之三:“长鱼腹腴羊臂臑,馋想久矣无秋毫。”
分類:牲畜下部
《國語辭典》:臂弯(臂彎)  拼音:bì wān
臂膀弯折处。如:「能安稳的睡在父母臂弯里,是一件幸福的事。」
《国语辞典》:下臂  拼音:xià bì
上肢从肘部至手腕的部分。也称为「前臂」、「下膊」。
《分类字锦》:臂悬(臂悬)
杜甫 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
分类:弓弩
《國語辭典》:巴臂  拼音:bā bì
證据、根据。《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府尹喝道:『胡说!这十五贯钱,分明是是他丈人与女婿的,你却说是典你的身价,眼见没巴臂的说话了!』」也作「把柄」。
《國語辭典》:巴鼻  拼音:bā bí
證据、根据。宋。陈师道《后山诗话》:「苏长公戏之曰:『有甚意头求富贵,没些巴鼻使奸邪。』有甚意头,没些巴鼻皆俗语也。」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二五。委巷丛谈》:「言人作事无据者曰没雕当,又曰没巴鼻。」也作「把柄」。
分類:来由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