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头面(頭面)  拼音:tóu miàn
1.颜面。《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宋。高观国 留春令。玉清冰瘦词:「玉清冰瘦,洗妆初见,春风头面。」
2.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但你妹子哪里人情去,穿的哪一套衣服,戴的哪一副头面,替你妹子提领系,整钗镮。」《儒林外史》第二七回:「鲍廷玺请了两日酒,又替太太赎了些头面衣服。」
《漢語大詞典》:尘面(塵面)
(1).尘污的脸面。 唐 梁锽 《代征人妻喜夫还》诗:“千日废臺还挂镜,数年尘面再新妆。” 清 曹寅 《十八夜对月与子猷作》诗:“自窥尘面几经缺,閒握颠毛相向谈。”
(2).指尘俗的面目。 明 文徵明 《游醉翁亭》诗:“曾有题名留坏壁,羞将尘面见青山。”
《國語辭典》:蒙面  拼音:méng miàn
将脸部用巾布之类的东西遮盖起来。如:「化妆舞会,大家用各式巾帕蒙面,增加神秘性的趣味。」
《國語辭典》:马面(馬面)  拼音:mǎ miàn
1.设在城堡短墙上的战棚。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一。官政一》:「其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予使人步之,马面皆长四丈,相去六七丈。」也称为「马面战棚」。
2.地狱中的鬼卒。《景德传灯录。卷一一。陇州国清院奉禅师》:「释迦是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旁。」《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又叫家丁妆了一班牛头马面,魔王夜叉,极狰狞的怪物。」
3.马的脸部或头部,亦指像马首之状。如:「牛头不对马面」。《北史。卷五四。列传。斛律金》:「光字明月,马面彪身,神爽雄杰,少言笑,工骑射。」
《國語辭典》:露面  拼音:lòu miàn
出面、出现。《红楼梦》第六八回:「如今你们只别露面,我只领了你妹妹去与老太太、太太们磕头。」《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只是事虽平静,京里却去不得,恐怕露了面,叫人家说出前事,有些不便。」
《國語辭典》:面团团(面團團)  拼音:miàn tuán tuán
脸肥嘟嘟的样子。唐。长孙无忌 与欧阳询互嘲诗:「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
分類:脸面
《漢語大詞典》:作脸(作臉)
争脸面,争出风头。红楼梦第七四回:“﹝ 王善保 家的﹞仗着是 邢夫人 的陪房,连 王夫人 尚另眼相待……他便要趁势作脸。”
《漢語大詞典》:面地
脸面俯伏至地。表示钦佩之诚。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耻令 谭 ( 薛谭 )、 青 ( 秦青 )专面地之篤,不使 王 ( 王阳 ) 贡 ( 贡禹 )擅弹冠之美。”
《國語辭典》:面衣  拼音:miàn yī
风衣。指出远门时用来挡风尘所穿的外衣。《雅俗稽言。卷一一。冠服。面衣》:「赵飞燕女弟昭仪有金花紫罗面衣,则此制已始于西汉,后世宫人骑马著羃䍦全身障之。」
《国语辞典》:黑黝  拼音:hēi yǒu
形容肤色或脸面黑亮。如:「农夫辛勤地耕作,每当收穫时节一到,在黑黝的面容上,不时地浮现喜悦的笑容。」《清稗类钞。服饰类。粤女之服饰》:「潮州妇女多赤足而著拖鞋,皮色黑黝。」
《漢語大詞典》:厝颜(厝顔)
置颜。厝,措置;颜,脸面。《宋书·武帝纪中》:“由臣轻弱,致 裕 凌横,上惭俯愧,无以厝颜。”无以厝颜,犹言脸没地方放,意谓无地自容。
《國語辭典》:没面皮(沒面皮)  拼音:méi miàn pí
不顾脸面、破脸、翻脸。元。无名氏《争报恩》第四折:「你兄弟每今日,待劝我回心意,自到官来当日,我便与他没面皮。」
《國語辭典》:抹不开(抹不開)  拼音:mò bù kāi
1.不好意思。如:「放心,他不会抹不开的。」也作「磨不开」。
2.行不通。如:「别费神了,这件事是抹不开的。」也作「磨不开」。
《漢語大詞典》:讨脸(討臉)
犹作脸。争脸面。红楼梦第七四回:“ 凤姐 、 平儿 等都忙与 探春 理裙整袂,口内喝着 王善保 家的説:‘妈妈吃两口酒,就疯疯癲癲起来,前儿把太太衝撞了。快出去,别再讨脸了!’”
分類:脸面
《国语辞典》:韩市呼天(韩市呼天)  拼音:hán shì hū tiān
战国时刺客聂政刺杀韩相侠累后,乃自己刮破脸面,挖出眼珠,剖腹而死。韩国以重金悬赏能识之者,其姊聂荣得知后,赶到韩国,曰:「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大惊韩市人。乃大呼天者三,终于悲哀哽咽,死在聂政的旁边。见《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