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面如重枣(面如重枣)  拼音:miàn rú zhòng zǎo
形容脸色红如枣色。《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分类:脸色
《国语辞典》:面色发白(面色发白)  拼音:miàn sè fā bái
面容发白。形容因惊恐、恚怒或身体不适使脸色惨白。如:「那个人面色发白,莫非晕车了。」
《国语辞典》:面无血色(面无血色)  拼音:miàn wú xiě sè
形容因受惊吓或生病而脸色发白的样子。如:「他像见了鬼似的,吓得面无血色。」
《国语辞典》:面皮铁青(面皮铁青)  拼音:miàn pí tiě qīng
脸色发青。形容极度愤怒。《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一番议论,把一个臧钦差的肚子几乎气破,登时面皮铁青,嘴唇雪白,想要发作,又发作不出。」
《国语辞典》:面皮失色  拼音:miàn pí shī sè
形容被气得脸色大变。《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钱大老爷气得面皮失色道:『我才到任不上一年,那有这些多银子借给你呢!』」
《国语辞典》:神色不挠(神色不挠)  拼音:shén sè bù náo
脸色、态度不因外在事物而改变。形容遇事镇定不乱。如:「无论遇到任何挫败,他都神色不挠,安之若素。」《旧唐书。卷八五。列传。徐有功》:「则天厉色诘之,左右莫不悚慄,有功神色不挠,争之弥切。」
《国语辞典》:和颜下气(和颜下气)  拼音:hé yán xià qì
脸色和善,态度谦卑。《文明小史》第三六回:「我有一言奉告,诸君去见监督时,千万和颜下气,磕头请安的礼节是废不得的。」
《国语辞典》:怫然作色  拼音:fèi rán zuò sè
忿怒而改变脸色。如:「他怫然作色道:『难道是我做错了吗?』」《庄子。天地》:「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国语辞典》:放下黑脸(放下黑脸)  拼音:fàng xià hēi liǎn
将脸拉长,而且脸色变得很难看。如:「他说别人可以,可是别人说他,他就会立刻放下黑脸。」
《国语辞典》:愤怒痉挛(愤怒痉挛)  拼音:fèn nù jìng luán
一种小儿常见病症。在大哭后会突然停止呼吸、脸色发紫、失去意识而引起全身痉挛,持续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神经质和过分受到呵护的幼儿易患此症,随著年龄增长便会自然痊瘉。
《国语辞典》:哭丧著脸(哭丧著脸)  拼音:kū sāng zhe liǎn
脸色难看、不高兴的样子。如:「自从家里遭了小偷后,他就老是这样哭丧著脸,好像世界末日了一样。」
《国语辞典》:鉴毛辨色(鉴毛辨色)  拼音:jiàn máo biàn sè
观察人的脸色而见机行事。明。汤显祖《还魂计》第一七出:「把俺做寻人嘴脸一寸寸鉴毛辨色,将俺那宝妆奁一件件都寓目囊箱。」也作「见貌辨色」、「鉴貌辨色」。
《国语辞典》:面色如金纸(面色如金纸)  拼音:miàn sè rú jīn zhǐ
形容脸色枯黄,毫无血色。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黄甘甘面色如金纸,乾叫了一炊时。」
《国语辞典》:得了些颜色就开起染房来(得了些颜色就开起染房来)  拼音:dé le xiē yán sè jiù kāi qǐ rǎn fáng lái
不能给好脸色,给了一点好脸色就神气起来。比喻得意忘形。《金瓶梅》第五八回:「汉子在屋里睡了一夜儿,得了些颜色儿,就开起染房来了!」
分类:脸色神气
《国语辞典》:狗脸生六月之霜(狗脸生六月之霜)  拼音:gǒu liǎn shēng liù yuè zhī shuāng
形容脸色惨白,带有阴险狠恶的样子。《聊斋志异。卷一○。席方平》:「飞扬跋扈,狗脸生六月之霜;隳突叫号,虎威断九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