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面革
谓脸色改变。 明 刘基 《春秋明经·会于萧鱼秦人伐晋莒人伐我东鄙围台》:“﹝ 晋悼公 ﹞讲好会而却担盟,推至诚以待 郑 ,使反覆之人,不惟面革,而有服其心。”
分類:脸色
《國語辭典》:铁青(鐵青)  拼音:tiě qīng
青黑色。通常用来形容人生气、恐惧或生病时的脸色。如:「看他摆了一张铁青的脸,我那敢惹他?」
《漢語大詞典》:挂相
现出脸色,多因不高兴。例如:别说了他都挂相了。
《漢語大詞典》:谷色(穀色)
谓人饱食五谷的正常脸色。北齐书·神武帝纪上:“居无何,又使 刘贵 请 兆 ,以 并 肆 频岁霜旱,降户掘黄鼠而食之,皆面无穀色,徒污人国土,请令就食 山东 ,待温饱而处分之。”
《漢語大詞典》:回植(迴植)
脸色柔婉貌。 汉 张衡 《七辩》:“弱颜迴植,妍夸闲暇,形似削成,腰如束素。” 张震泽 校注:“迴植,犹迴倚,迴旋倚依之意。论语·微子:‘植其杖而芸。’ 孔 传:‘植,倚也。’”
《漢語大詞典》:慄斯
看人的脸色。楚辞·卜居:“寧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慄斯、喔咿嚅唲以事妇人乎?” 王逸 注:“慄斯,承颜色也。”
分類:脸色
《國語辭典》:重枣(重棗)  拼音:zhòng zǎo
暗红色。《水浒传》第一三回:「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满县人都称他做美髯公。」
《国语辞典》:披撇  拼音:pī piě
脸色、面色。元。曾瑞〈喜来春。无钱难解〉曲:「粉营花寨紧关门,咱受窘,披撇见钱亲。」也作「坡撇」。
《国语辞典》:孩儿面(孩儿面)  拼音:hái ér miàn
淡红色的珊瑚、玉石等。因颜色与婴孩脸色相似而得名,颇为珍贵。
《國語辭典》:红扑扑(紅撲撲)  拼音:hóng pū pū
脸色红润的样子。如:「那娃儿双颊红扑扑的,著实可爱。」《红楼梦》第一○○回:「那脸上红扑扑儿的一脸酒气。」
分類:脸色一百
《漢語大詞典》:黄面儿(黄面兒)
脸色黄的人。用作詈词。新唐书·贾餗传:“ 太和 九年上巳,詔百官会 曲江 。故事,尹自门步入,揖御史。 餗 自矜大,不彻扇盖,骑而入。御史 杨俭 、 苏特 固争, 餗 曰:‘黄面儿敢尔!’”
分類:脸色詈词
《漢語大詞典》:骇色(駭色)
惊恐的脸色。尚书大传卷二:“ 伯禽 与 康叔 见 周公 ,三见而三答之, 康叔 有骇色。”
分類:惊恐脸色
《國語辭典》:脸子(臉子)  拼音:liǎn zi
1.容貌。多指女子貌美而言,含轻佻意味。《说郛。卷二四下。中吴纪闻。与妓下火文》:「昔日绣阁迎仙客,今日桃源忆故人,休记丑奴儿脸子,便须抖擞好精神。」
2.不悦的脸色。《红楼梦》第三一回:「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
《漢語大詞典》:有红似白(有紅似白)
方言。形容脸色白里透红。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张金凤 ﹞此时气儿也缓过来了,脸儿也有红似白的了。”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你瞧瞧,他那脸蛋子有红似白儿的,不像那娘娘庙里的小娃娃子?”
《国语辞典》:晕针(晕针)  拼音:yūn zhēn
刺针时病人突然出现脸色苍白、头晕、昏厥等反应,称为「晕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