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头拳(頭拳)
指脑袋。以脑袋代替拳头撞击他人,故称。《天雨花》第二回:“ 熊氏 听罢重重怒,也不开言説甚情,一个头拳来撞到, 学仁 大怒火衝心。”
《國語辭典》:吃饭家伙(吃飯家伙)  拼音:chī fàn jiā huǒ
1.赖以维生的工具或技能。如:「这跑车是我的吃饭家伙,怎能随便借人呢?」
2.头颅。《醒世姻缘传》第一五回:「这要犯出来,丢了官是小事,只怕一家子吃饭家伙都保不住哩!」
《漢語大詞典》:脑带(腦帶)
即脑袋。 清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头面》:“名义考:‘ 中州 人谓头为脑带,’今俗谓之脑带儿。”参见“ 脑袋 ”。
分類:脑袋
《國語辭典》:脑袋(腦袋)  拼音:nǎo dai
1.头。《三国演义》第七回:「张虎见陈生坠地,吃了一惊,措手不及,被韩当一刀,削去半个脑袋。」《红楼梦》第八一回:「躺在炕上,觉得脑袋上加了几个脑箍似的。」也作「脑袋瓜」。
2.记忆、想像、理解、思考等能力。如:「他脑袋好、反应灵敏,对于阅读的书,更是过目不忘。」也作「脑袋瓜」、「脑子」。
《國語辭典》:脑袋瓜(腦袋瓜)  拼音:nǎo dài guā
1.头部。如:「他走路不小心跌倒,脑袋瓜受了点伤。」也作「脑袋」。
2.记忆、想像、思考等能力。如:「他一整天都在发呆,脑袋瓜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也作「脑袋」。
分類:脑袋
《國語辭典》:脑袋瓜子(腦袋瓜子)  拼音:nǎo dai guā zi
北方方言:(1)头。《红楼梦》第六七回:「你要实说了,我还饶你。再有一句虚言,你先摸摸你腔子上几个脑袋瓜子。」(2)脑筋。如:「我的脑袋瓜子不灵光。」
分類:脑袋
《國語辭典》:抖擞(抖擻)  拼音:dǒu sǒu
1.奋发、振作。《三国演义》第五九回:「目射神光,威风抖擞。」《平妖传》第九回:「脚穿一双把滑的多耳麻鞋,手提一根檀木棍儿,抖擞精神,飞也似的一般奔去。」也作「抖搜」、「陡搜」。
2.振动、拂开。唐。孟郊〈夏日谒智远禅师〉诗:「抖擞尘埃定,谒师见真宗。」《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东西抖擞身上的毛,发起威来。」
3.涤除烦恼。宋。王炎〈夜半闻雨再用前韵〉:「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吟哦无好语。」也作「斗薮」。
《國語辭典》:头目(頭目)  拼音:tóu mù
1.头部与眼睛。《荀子。议兵》:「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捍头目而覆胸腹也。」
2.人头数目。《西游记》第四四回:「我两个且坐下,即烦你去沙滩上替我一查。只点头目有五百名数目便罢,看内中那个是你令叔。」
3.一群人中的领导人。《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纯专一凶暴,士卒心变,帐下头目刺杀张纯,将头纳献,率众来降。」《红楼梦》第八回:「可巧银库房的总领名唤吴新登与仓上的头目名戴良,还有几个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从帐房里出来。」也称为「头领」。
4.元朝时对领军官吏的称号。《通俗编。身体》:「元号领军官为头目。中统元年,诏军人阵亡者家属,仰各头目用心照管。见元典章。」
《國語辭典》:头尾(頭尾)  拼音:tóu wěi
1.头部和尾端。如:「妈妈将虾的头尾剥除,清洗乾净后,再下锅油炸。」
2.指事情的开始和结束。如:「他将这一笔交易的头尾,仔细的向主管报告。」
《漢語大詞典》:锐头(鋭頭)
1.尖脑袋。语本 晋 孔衍 《春秋后语》:“ 平原君 对 赵王 曰:‘ 沔池 之会,臣察 武安君 之为人也,小头而鋭,瞳子白黑分明。小头而鋭,断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视事明也。’”因常用以形容 战国 时 秦 将 白起 。 明 王世贞 《过长平作长平行》:“鋭头竪子何足云,汝曹自死 平原君 。” 清 王士禄 《长平坑歌》:“虎狼之 秦 胡不仁,鋭头小儿服振振。”
2.常形容人性格刚毅。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鋭头将军来何迟,令我心中苦不足。” 清 许承钦 《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诗:“相公面白美鬚眉,将军鋭头虎豹姿。”
《漢語大詞典》:头方(頭方)
脑袋方正。比喻鲠直,不随和。 唐 罗隐 《堠子》诗:“未能惭面黑,只是恨头方。”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今人谓拙直者名方头。 陆鲁望 作《有怀诗》云:‘头方不会王门事,尘土空緇白苧头。’亦有此出处矣。”
《漢語大詞典》:戴头(戴頭)
(1).戴物于头。汉书·东方朔传“ 朔 曰:‘昰寠藪也’” 唐 颜师古 注:“寠藪,戴器也,以盆盛物戴於头者,则以寠数荐之……《杨惲传》云:‘鼠不容穴,衔寠数也。’盆下之物有饮食气,故鼠衔之。” 清 钱谦益 《三良·段贤良含素》诗:“奔窜咸戴头,迎降多屈膝。” 清 陈维嵩 《氐州第一·鼠对》词:“带月啼梁,乘夜发屋,戴头人立而语。”
(2).犹言捧着脑袋。谓不畏强暴,不怕杀头。新唐书·段秀实传:“ 晞 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刺酒翁,坏酿器。 秀实 列卒取之,断首置槊上,植市门外。一营大譟,尽甲……﹝ 秀实 ﹞至 晞 门下,甲者出, 秀实 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头来矣。’”
《漢語大詞典》:头容(頭容)
(1).头的姿势。《礼记·玉藻》:“头容直。” 郑玄 注:“不倾顾也。”礼记·玉藻“头颈必中” 唐 孔颖达 疏:“头颈必中者,头容直,不低迴也。”朱子语类卷一一四:“向 徐节孝 见 胡安定 ,退,头容少偏, 安定 忽厉声云:‘头容直!’ 节孝 自思:‘不独头容要直,心亦要直。’自此便无邪心。”
(2).脑袋,头部。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又有铜人高数尺……头容目光,皆能运转。”
《漢語大詞典》:锐上
指脑袋尖。常形容人性格刚毅。新唐书·侯希逸传:“长七尺,丰下鋭上。”参见“ 鋭头 ”。
《漢語大詞典》:锐头(鋭頭)
1.尖脑袋。语本 晋 孔衍 《春秋后语》:“ 平原君 对 赵王 曰:‘ 沔池 之会,臣察 武安君 之为人也,小头而鋭,瞳子白黑分明。小头而鋭,断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视事明也。’”因常用以形容 战国 时 秦 将 白起 。 明 王世贞 《过长平作长平行》:“鋭头竪子何足云,汝曹自死 平原君 。” 清 王士禄 《长平坑歌》:“虎狼之 秦 胡不仁,鋭头小儿服振振。”
2.常形容人性格刚毅。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鋭头将军来何迟,令我心中苦不足。” 清 许承钦 《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诗:“相公面白美鬚眉,将军鋭头虎豹姿。”
《國語辭典》:头脸(頭臉)  拼音:tóu liǎn
1.面貌。《红楼梦》第八七回:「我看那丫头倒也还头脸儿乾净。」
2.有钱有势,或是有名望的人。《红楼梦》第四六回:「可巧王夫人、薛姨妈、李纨、凤姐、宝钗等姊妹并外头的几个执事、有头脸的媳妇都在贾母跟前凑趣儿呢。」
《漢語大詞典》:二斤半
方言。指脑袋。 李南力 《姜老三入党》:“谁给工作队说了真话,要他安全负责,小心二斤半保不住。”
分類:方言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