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6,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案脉
毛脉
岩脉
言脉
学脉
张脉
月脉
胗脉
沟脉
过脉
对脉
秋脉
脉候
脉气
外脉
《漢語大詞典》:案脉(案脈)
(1).切脉,诊脉。汉书·王嘉传:“前 东平王 云 与后 謁 祝诅朕,使侍医 伍宏 等内侍案脉,几危社稷。” 颜师古 注:“案谓切诊也。”
(2).依据脉息。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有 李将军 者,妻病,呼 佗 视脉。 佗 曰:‘伤身而胎不去。’将军言閒实伤身,胎已去矣。 佗 曰:‘案脉,胎未去也。’”
《漢語大詞典》:毛脉(毛脈)
须发与血脉。国语·楚语上:“且夫制城邑若体性焉,有首领、股肱,至於手拇、手脉。” 韦昭 注:“毛,鬚髮。”一说为细血管。借指隐蔽细微之处。 宋 唐庚 《讯囚》诗:“推穷见毛脉,那可口舌争!”
《国语辞典》:岩脉(岩脉)  拼音:yán mài
岩浆侵入周围岩层而形成的板状火成岩体。一般是岩石先形成裂隙,岩浆沿著这些裂隙充填,再经冷却而形成岩脉。
《漢語大詞典》:言脉(言脈)
(1).谓诊脉以治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至今天下言脉者,由 扁鹊 也。”
(2).犹言路。指向朝廷提出批评或建议的途径。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襄阳始末》:“夫当人言汹汹,所幸众言纷纷,古今所恃以立国於天地间者,独有此一脉。言脉犹活,国脉其有瘳乎!”
《漢語大詞典》:学脉(學脈)
(1).犹学派。 明 袁宏道 《寿存斋张公七十序》:“吾不知诸儒何所师承,而冒焉以为 孔 氏之学脉也。” 清 方东树 《〈刘悌堂诗集〉序》:“表人物,正学脉,综名实,究终始,以为之言。俾读 悌堂 诗者知 桐城 文学之统绪,得考镜其得失焉。”《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总叙》:“学脉旁分,攀援日众。”
(2).指某学派的真传。 明 李贽 《复京中友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只此一亲字,便是 孔 门学脉。”参见“ 学派 ”。
分類:学派真传
《國語辭典》:学派(學派)  拼音:xué pài
学术上因诠释主张不同而形成的门派。如姚江学派、乾嘉学派。
《国语辞典》:张脉(张脉)  拼音:zhàng mài
血管膨胀、突起。《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偾兴,外强中乾。」
《漢語大詞典》:月脉
指月经。 宋 秦醇 《赵飞燕别传》:“臣妾数月来,内宫盈实,月脉不流,饮食甘美,不异常日。知圣躬之在体,辨天日之入怀。虹初贯日,应是珍符,龙据妾胸,兹为佳瑞。”
分類:月经
《漢語大詞典》:胗脉(胗脈)
医生用手指按在病人腕部的动脉上,视脉搏的变化诊断病情。胗,同“ 诊 ”。 唐 无名氏 玉泉子:“省郎 张廷之 有疾,过诣 赵鄂 胗脉。” 清 李渔 《凰求凤·假病》:“请先生过来,用心替他胗脉。”
《骈字类编》:沟脉(沟脉)
唐 韦应物 使云阳寄府曹 周旋涉涂潦,侧峭缘沟脉。
《漢語大詞典》:过脉(過脈)
(1).沟通的水道。 明 冯梦龙 《邯郸梦·凿河通陕》:“ 黄河 过脉, 澠池 分派,自从 公主河 西,直引到 大阳桥 外。”
(2).诗文中承前启后贯通上下的段落。 元 范梈 木天禁语:“五言长古篇法:分段,过脉,回照,讚叹。” 林纾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然每听述者叙传中事,往往於伏线接笋,变调过脉处,大类吾古文家。”
《漢語大詞典》:对脉(對脈)
旧时宫中称医者切脉为对脉,后亦通行于民间。 唐 令狐澄 《大中遗事》:“ 唐 宫中以诊脉为对脉。”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宣宗 微疾,召医工 梁新 对脉。”原注:“禁中以诊脉为对脉。”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在 上饶 ,属其室病,呼医对脉。”
《骈字类编》:秋脉(秋脉)
素问帝曰秋脉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
《漢語大詞典》:脉候(脈候)
亦作“脉候”。 谓脉搏变化的情况。周书·姚僧垣传:“内史 柳昂私 问曰:‘至尊贬膳日久,脉候何如?’” 宋 范仲淹 《奏乞在京并诸道医学教授生徒》:“召京城习医生徒听学,并教脉候及修合药饵。”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殊不知脉候有虚实,阴阳有顺逆。”
分類:脉搏
《漢語大詞典》:脉气(脈氣)
亦作“脉气”。 指运行于经脉中之精气,是整体生命功能的表现。《素问·经脉别论》:“脉气流经,脛气归於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年二十脉气当趋。”红楼梦第一○五回:“老太太的脉气不好,防着些。”
《骈字类编》:外脉
刘禹锡夔州始兴寺移铁像记中枢外脉阴转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