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翰韵》:能断(能断)
左传冯简子能断大事
分类:能断
《国语辞典》:慎谋能断(慎谋能断)  拼音:shèn móu néng duàn
凡事细密的策画,谨慎的谋虑,并能够当机立断。如:「处变不惊,慎谋能断。」
《漢語大詞典》:临机能断(臨機能斷)
见“ 临机立断 ”。
《漢語大詞典》:临机立断(臨機立斷)
犹言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访得 淮 扬 海防兵备副使 刘景韶 英敏多谋,临机立断,运筹足以破鬼夷之算,贾勇足以汗懦将之颜。” 清 谭嗣同 《仁学》四五:“曰‘决力’,临机立断,自残不恤,如剑锋直陷,剑身亦折然。”亦作“ 临机能断 ”、“ 临机輒断 ”。北史·樊子盖传论:“ 子盖 雅有干局,质性方严,见义而勇,临机能断,保全邦邑,勤亦懋哉!”新唐书·杜如晦传:“ 如晦 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輒断。”
《漢語大詞典》:觉性(覺性)
佛教语。谓能断离一切迷惘而开悟真理的本性。 南朝 梁 沈积 《梁武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序》:“莫能精求,互起偏执,乃使天然觉性自没。” 宋 秦观 《录龙井辩才事》:“讼既往过愆,反本来清浄觉性。” 宋 储泳 《祛疑说》:“人惟一觉性耳。觉之一字,可以断疑情,祛邪妄。”
《國語辭典》:智慧剑(智慧劍)  拼音:zhì huì jiàn
比喻智慧果决,能断绝烦恼、牵绊。《维摩诘所说经。菩萨行品。第十一》:「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以智慧剑破烦恼贼。」
《漢語大詞典》:惠剑(惠劍)
即慧剑。佛教谓智慧如剑,能断烦恼。 唐 李白 《地藏菩萨赞》:“乃得惠剑于真宰,湛本心于虚空。” 王琦 注:“《维摩詰经》:‘以智慧剑,破烦恼网。’”
《國語辭典》:莫衷一是  拼音:mò zhōng yī shì
众说纷纭,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如:「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也作「莫衷壹是」。
金刚能断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之略名。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隋达磨笈多译。金刚经之异译。梵Vajra-cchedika%。
能断金刚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之略名。梵Vajra-cchedika%。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与罗什译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菩提流支译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真谛译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达摩笈多译之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义净译之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同本异译。慈恩传七曰:「据梵本具云能断金刚般若。旧经直云金刚般若,欲明菩萨以分别为烦恼,而分别之惑坚类金刚。唯此经所诠无分别慧乃能除断,故曰金刚般若。」
能断疑惑
【三藏法数】
谓闻是大涅槃甚深之法,悉能断除疑惑之心。疑有二种:一疑名,二疑义。言听是经者,疑名之心即断;能思惟者,疑义之心即断,是名能断疑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