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胶东大鼓  拼音:jiāo dōng dà gǔ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山东胶东半岛沿海诸县。唱腔为板腔体结构,分北、东、南三路。表演形式灵活,一般是演员击书鼓、钢板演唱,以三弦、二胡伴奏
《骈字类编》:胶阳(胶阳)
汉书地理志北海郡县胶阳
《国语辞典》:胶印(胶印)  拼音:jiāo yìn
胶版印刷的缩称。参见「胶版印刷」条。
分类:缩称
《漢語大詞典》:胶枣(膠棗)
蒸熟的枣。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又有托小盘卖乾菓子,乃旋炒银杏、栗子、 河 北鹅梨、梨条、梨乾、梨肉、胶枣……之类。”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枣:“煮熟榨出者为枣膏,亦曰枣瓤;蒸熟者为胶枣。”
分類:蒸熟
《漢語大詞典》:胶着(膠着)
亦作“ 胶着 ”。
(1).牢固地黏住。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丹阳化铜:“须臾,铜中恶类如铁屎者胶著锅面,以消石搅之,倾槽中真是烂银。”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可是当这种爱情同革命志向胶着在一块,二者互相巩固、互相发展的时候,就产生出一种顽强的力量。”
(2).比喻相持不下或工作不能进行,犹如黏住。 郭沫若 《羽书集·致华南友人们》:“敌人西侵的部队在 长江 的南北两岸都呈着胶着状态了。” 理由 《青衫湿》:“我为了修改一个剧本,正月初三就动身去南方,工作处于胶着状态,做衣服的碴儿早忘在脑后。”
见“ 胶著 ”。
《國語辭典》:胶著(膠著)  拼音:jiāo zhuó
1.黏得牢固。如:「將掛鉤膠著在牆上,就能掛上衣物。」
2.比喻相持不下,無法解決。如:「這場排球賽,兩隊實力相當,戰況呈現膠著狀態。」
《國語辭典》:胶柱调瑟(膠柱調瑟)  拼音:jiāo zhù tiáo sè
将瑟上的弦柱黏住,鼓瑟时即不能调节音调的高低。比喻顽固而不知变通。参见「胶柱鼓瑟」条。汉。桓宽〈盐铁论〉:「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矣。」汉。扬雄《法言。先知》:「以往圣人之法治将来,譬犹胶柱而调瑟。」
《國語辭典》:胶柱鼓瑟(膠柱鼓瑟)  拼音:jiāo zhù gǔ sè
将瑟的弦柱黏住,鼓瑟时就不能调节音调的高低。语本《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比喻顽固而不知变通。《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胶柱鼓瑟,三峡相连,一般样水,何必定要中峡?」也作「胶柱调瑟」。
《漢語大詞典》:胶言(膠言)
诡辩之言。文选·左思〈魏都赋〉:“繆默语之常伦,牵胶言而踰侈。” 张载 注:“ 李尅 书曰,言语辨聪之説,而不度於义者,谓之胶言。”
《高级汉语词典》:胶靴  拼音:jiāo xuē
橡胶制的靴子
《分类字锦》:胶庠临长(胶庠临长)
薛廷圭授前左散骑常侍杨授国子祭酒制乃眷胶庠文学所聚聿求临长必在通儒
分类:师儒
《漢語大詞典》:胶鬲之困(膠鬲之困)
胶鬲 , 商 周 时人, 纣 时因遭世乱,曾隐遁为商。《孟子·告子下》:“ 胶鬲 举於鱼盐之中。”后因以“胶鬲之困”指士人不在位而处于困难之境。 唐 元杰 《湞阳果业寺开东岭洞谷铭序》:“ 元和 丙申岁秋八月,余以 胶鬲 之困,庽居精舍。”
分類:时因隐遁
《漢語大詞典》:胶合板(膠合板)
俗称夹板。用胶黏合的板形木料,多用单数的薄木片在加热或不加热的条件下压制而成。常用的有三合板、五合板等。可节约木材,提高木材利用率。
《漢語大詞典》:胶胶膊膊(膠膠膊膊)
象声词。鸡鸣声。 清 沈起凤 《谐铎·鸡谈》:“尔我蒙主人豢养,数米而食,凿垣而栖,有何不乐,而胶胶膊膊,终夕絮聒。”
《漢語大詞典》:胶胶纷纷(膠膠紛紛)
同“ 胶胶扰扰 ”。 明 宋濂 《凝道记·采苓符》:“方今六合尘冥,胶胶纷纷。”
《漢語大詞典》:胶胶角角(膠膠角角)
象声词。鸡鸣声。 唐 李廓 《鸡鸣曲》:“星稀月没入五更,胶胶角角鸡初鸣。”《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还没有盘算得完,那四面的鸡子,胶胶角角叫个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