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7,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胶牙
胶葛
漆胶
胶鬲
胶续
冰胶
胶序
胶水
阿胶
胶粘
麟胶
弦胶
胶青
胶黏
胶折
《漢語大詞典》:胶牙(膠牙)
指(食物)坚硬难嚼。 清 钱谦益 《灯楼行壬寅元夕赋示施伟长》:“怜君旅食山城下,鐘罢炉残守僧舍。胶牙生菜粥不糜,蜇鼻村酤酒未笮。”
分類:食物坚硬
《國語辭典》:胶葛(膠葛)  拼音:jiāo gé
1.交错纠结。《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纷湛湛其差错兮,杂遝胶葛以方驰。」《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齐总总撙撙,其相胶葛兮,猋骇云讯,奋以方攘。」
2.广大且繁复。《晋书。卷一三○。赫连勃勃载记》:「温宫胶葛,凉殿峥嵘,络以随珠,綷以金镜。」《文选。左思。吴都赋》:「东西胶葛,南北峥嵘。」
《骈字类编》:漆胶(漆胶)
钟离意别传意相鲁省堂有孔子小车乘皆朽败意自粜俸雇漆胶之直及护几席剑履后得瓮中素书曰护吾履钟离意
《国语辞典》:胶鬲(胶鬲)  拼音:jiāo gé
人名。殷末贤人。生卒年不详。初隐于商,贩鱼卖盐,文王举以为臣。
《國語辭典》:胶续(膠續)  拼音:jiāo xù
比喻妻死再娶。《聊斋志异。卷七。小翠》:「公大忧,急为胶续以解之,而公子不乐。」
分類:续娶
《漢語大詞典》:冰胶(冰膠)
冰冻。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余从 关中 闻一縉绅谈,边欲造战舰数百艘,以阨 青海 之要。开府 沈公 詰之云:‘虏犯多在寒候,冰胶柰何?’其人思惟少顷曰:‘闻 西寧 暖水流入 清海 ,当无患也。’开府为之絶倒。” 清 倪承茂 《苦寒行》:“ 燕山 九月即飞雪,玄冬寒气更慄烈。河西冰胶午不开,山头冻雀眼流血。”
分類:冰冻
《國語辭典》:胶序(膠序)  拼音:jiāo xù
胶,周代学校;序,商代学校。「胶序」泛指学校。南朝齐。王融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胶序肇修,经法敷广。」《隋书。卷三。炀帝纪上》:「优德尚齿,载之典训,尊事乞言,义彰胶序。」
分類:为学学校
《國語辭典》:胶水(膠水)  拼音:jiāo shuǐ
用来黏东西的液态胶。如替代浆糊的动物胶,或用来修补车带、皮球等树胶制品的树胶。
《國語辭典》:阿胶(阿膠)  拼音:ē jiāo
一种中药名。呈长方形块状,表面乌黑或棕黑色,有光泽,质地脆而易碎。具有补血止血,滋阴养肺的功效。原产于山东省东阿县,以驴皮加阿井水熬制而成,故也称为「驴皮胶」。
《國語辭典》:阿井  拼音:ē jǐng
位于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阿城镇的一座水井。井上筑有亭台,其水清冽甘美,可煮胶,称为「阿胶」。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尝煮胶以真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
《漢語大詞典》:胶粘(膠粘)
见“ 胶黏 ”。
分類:胶粘
《漢語大詞典》:胶黏(膠黏)
亦作“ 胶粘 ”。
(1).像胶那样黏着。常形容心情、行为、境况、感觉等。 宋 欧阳修 《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篇章久不作,意思如胶粘。” 宋 陆游 《庵中独居感怀》诗之二:“一生已是胶黏日,投老安能夏造冰。”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三折:“我来到这 泰安州 ,我可便不住您兀那招商店,那廝便紧和我钉钉胶粘。” 清 唐孙华 《憎蝇》诗:“失足或胶黏,濡首甘沉溺。” 冰心 《三年》:“柳叶中的蝉儿,从酣梦中断续的发出几声短吟,胶粘的,迷糊的,好似醉人的呓语。”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 刘福生 想去扶他,怎么一股血腥气?拿大手一摸,哎呀,满手胶粘!”
(2).贴切;紧密结合。朱子语类卷九:“真箇下工夫见得底人,説出来自是胶粘。” 清 谭嗣同 《以太说》:“是盖遍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黏、不贯洽、不筦络而充满之一物焉。”按,《仁学》作“胶粘”。
《漢語大詞典》:麟胶(麟膠)
麟角胶。 唐 杨师道 《奉和咏弓》:“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
分類:麟角
《漢語大詞典》:弦胶(弦膠)
即续弦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 汉武 不信弦胶, 魏文 不信火布。”参见“ 续弦胶 ”。
《國語辭典》:续弦胶(續弦膠)  拼音:xù xián jiāo
传说凤麟洲上多凤麟,取凤嘴和麟角合煎成膏,称为「续弦胶」。可用以接续折断的刀剑及弓弦。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二。异产》。唐。杜牧 读韩杜集诗:「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也称为「鸾胶」。
《漢語大詞典》:胶青(膠青)
(1).一种含有胶质成分的黑色颜料,可用以染鬓。《宣和遗事》前集:“皆外蓄妻子。置姬媵,以胶青刷鬢,美衣玉食。”
(2).见“ 胶清 ”。
《漢語大詞典》:胶清(膠清)
(1).一种流动性较大而没有杂质渣滓的胶。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雌黄治书法﹞乃融好胶清,和於铁杵臼中熟擣,丸如墨丸,阴乾。以水研而治书,永不剥落。”
(2).亦作“ 胶青 ”。指已制成颜料或染料、色泽比较纯净的胶质。朱子语类卷四:“ 伊川 言气质之性,正犹佛书所谓水中盐味,色里胶清。” 明 李贽 《观音问·答自信》:“又谓之色里胶青。盖谓之曰胶青,则又是色;谓之曰色,则又是胶青。胶青与色,合而为一,不可取也。”
《漢語大詞典》:胶黏(膠黏)
亦作“ 胶粘 ”。
(1).像胶那样黏着。常形容心情、行为、境况、感觉等。 宋 欧阳修 《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篇章久不作,意思如胶粘。” 宋 陆游 《庵中独居感怀》诗之二:“一生已是胶黏日,投老安能夏造冰。”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三折:“我来到这 泰安州 ,我可便不住您兀那招商店,那廝便紧和我钉钉胶粘。” 清 唐孙华 《憎蝇》诗:“失足或胶黏,濡首甘沉溺。” 冰心 《三年》:“柳叶中的蝉儿,从酣梦中断续的发出几声短吟,胶粘的,迷糊的,好似醉人的呓语。”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 刘福生 想去扶他,怎么一股血腥气?拿大手一摸,哎呀,满手胶粘!”
(2).贴切;紧密结合。朱子语类卷九:“真箇下工夫见得底人,説出来自是胶粘。” 清 谭嗣同 《以太说》:“是盖遍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黏、不贯洽、不筦络而充满之一物焉。”按,《仁学》作“胶粘”。
《漢語大詞典》:胶折(膠折)
语本汉书·晁错传:“欲立威者,始於折胶。”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秋气至,胶可折,弓弩可用, 匈奴 常以为候而出军。”后因以“胶折”指秋高气爽,宜于行军之时。 唐 虞世南 《从军行》之一:“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 宋 杨亿 《驾幸河北起居表》:“敢因胶折之候,輙为鸟举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