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刘卬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54 【介绍】: 西汉齐悼惠王刘肥子。初封昌平侯。文帝十六年封胶西王。景帝三年吴楚反,卬应之。后自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08 【介绍】: 西汉宗室。景帝第七子。景帝前三年立为胶西王。为人贼戾,数犯法。公卿数请诛,景帝勿忍,削其国,去大半。相二千石至胶西,奉汉法以治,辄为所害。卒谥于。
全汉文·卷十二
端,景帝子。前三年封胶西王。在位四十七年,元封三年薨,谥曰于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莒人,后家潍州。负气任侠,膂力过人。宣宗贞祐间蒙古兵大举进入中原,成进率丁壮五千人以保乡里。天兴元年,哀宗出汴,成进率众往从之,封胶西郡王。
《骈字类编》:胶西(胶西)
汉书吴王濞传:胶西王卬以卖爵事有奸,削其六县。 宋书州郡志:高密太守。汉文帝分齐为胶西。宣帝太始元年更名高密,光武建武十三年,并北海。晋惠帝又分城阳。
分类:胶西
《漢語大詞典》:东胶西序(東膠西序)
礼记·王制:“ 夏后氏 养国老於东序,养庶老於西序…… 周 人养国老於东胶,养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 郑玄 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在西郊。”东胶、西序本为 夏 周 之小学、大学,后用以泛指兴教化、养耆老的场所。陈书·儒林传·沈不害:“故东胶西序,事隆乎三代;环林璧水,业盛於西京。” 唐 杨炯 《大唐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东胶西序,云阁蓬丘;国号 陶唐 ,家成 邹 鲁 。”《旧唐书·太宗纪上》:“释菜合乐之仪,东胶西序之制,养老之义,遗文可覩。”亦作“ 东序西胶 ”。陈书·徐陵传:“巡省方化,咸问高年,东序西胶,皆尊耆耋。”
分類:大学小学
《國語辭典》:七国(七國)  拼音:qī guó
1.战国时之秦、楚、燕、齐、韩、赵、魏七国。
2.汉景帝时吴、楚、赵、胶西、济南、菑川、胶东七国。
《漢語大詞典》:七王
(1).指七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及至纵横之世,史职犹存。 秦 并七王,而 战国 有《策》。”晋书·地理志上:“陵夷至於 战国 ,遂有七王。”原注:“ 韩 、 魏 、 赵 、 燕 、 齐 、 秦 、 楚 。”
(2).指 汉景帝 时 吴 、 楚 、 赵 、 胶西 、 济南 、 菑川 、 胶东 等七个叛乱的诸侯王。 明 徐光启 《闻楚变有感》诗:“我闻 汉景 时,作难自七王。”
(3). 南宋 追封 高宗 时抗金诸将 韩世忠 为 蕲王 、 刘安世 为 鄜王 、 张俊 为 循王 、 岳飞 为 鄂王 、 杨存中 为 和王 、 吴玠 为 涪王 、 吴璘 为 信王 ,合称七王。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下·七王
《国语辞典》:七国之乱(七国之乱)  拼音:qī guó zhī luàn
汉景帝时,因削藩而引起的叛乱。参加者计有吴王濞、楚王戊、胶西王卬、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等七国,后为周亚夫所平。
《国语辞典》:胶莱谷地(胶莱谷地)  拼音:jiāo lái gǔ dì
地名。位于山东省。分隔胶东、胶西两大丘陵地。为山东省沙岸与岩岸的分界。北有莱州湾,南临胶州湾。农业发达,产小麦、杂粮、花生、棉花、豆类及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