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噂沓背憎
谓当面谈笑,背后憎恨。《诗·小雅·十月之交》:“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郑玄 笺:“噂噂沓沓,相对谈语,背则相憎逐。”
《国语辞典》:咧子  拼音:liē zi
北平方言:(1)讥骂他人的言语。如:「骂咧子」、「拽咧子」。(2)背后骂人。如:「当面不吭声,只敢咧子他几句。」
《国语辞典》:活衬(活衬)  拼音:huó chèn
装订古书时,背后所衬的白纸称为「活衬」。
《国语辞典》:胶装(胶装)  拼音:jiāo zhuāng
一种装订书籍的方式。书背后经刮磨处理后,涂上热溶性树脂,外层包上封面,并三面裁切。适用于一般书籍。
《国语辞典》:搬是造非  拼音:bān shì zào fēi
蓄意挑拨双方或在别人背后乱加批评,以引起纠纷。《初刻拍案惊奇》第三八回:「怎当得张郎惫赖,专一使心用腹,搬是造非,挑拨得丈母与引孙舅子,日逐吵闹。」也作「搬弄是非」。
《国语辞典》:戳脊梁骨  拼音:chuō jǐ liáng gǔ
在背后指责、批评他人。如:「他专会东家长,西家短的,到处戳脊梁骨。」
《國語辭典》:狗头军师(狗頭軍師)  拼音:gǒu tóu jūn shī
讽称喜欢在背后替人出馊主意,但又无法成大事的人。如:「你这个狗头军师,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馀。」
《國語辭典》:耳热眼跳(耳熱眼跳)  拼音:ěr rè yǎn tiào
耳朵潮热,眼皮跳动。民间的说法为背后有人咒骂或不吉之兆。元。曾瑞《留鞋记》第二折:「不知今夜怎生这等耳热眼跳也,敢是母亲行有些嗔责。」《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两个正饮间,秉中自觉耳热眼跳,心惊肉战。」也作「眼跳耳热」。
《漢語大詞典》:二舌
谓说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宋 司马光 《涑水家仪》:“凡女僕……其两面二舌,饰虚造谗,离间骨肉者,逐之。”
分類:当面背后
《漢語大詞典》:二十五里骂知县(二十五里駡知縣)
喻背后骂人。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五:“你这是二十五里骂知县,她人不在这里,落得你吹牛。当了她的面,你敢说她一个不字,算你有狠。”
分類:背后骂人
《國語辭典》:反绑(反綁)  拼音:fǎn bǎng
将双手放在背后捆绑起来。如:「人质被歹徒反绑于屋内等待救援。」
《國語辭典》:幻灯片(幻燈片)  拼音:huàn dēng piàn
供幻灯机放映用的透明胶片,其影像与原物颜色相同,也可供给印相或放大相片用,有黑白、彩色二种。
《国语辞典》:后腰(后腰)  拼音:hòu yāo
背后的腰部。如:「小心,别闪了后腰!」清。徐珂《清类稗钞。风俗类。蒙人俗尚》:「无论男妇,左胁下必插铜旱烟筒,后腰悬火刀镰,镰下坠红绿色䌷或布一寸。」
分类:背后腰部
《漢語大詞典》:后台老板(後臺老板)
戏班子的老板。后多借指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瞿秋白 《〈子夜〉和国货年》:“而到了那时候,这国又不是‘大王’们的国了,也不是他们的后台老板的国了。”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三章:“嗬!有党的领导,和供销社拉上关系,又有国家银行做后台老板,咱怕什么?”
《國語辭典》:浩然巾  拼音:hào rán jīn
一种头巾。形状有如今日的风帽,其后有长披幅,相传唐代孟浩然曾戴用,因而得名。《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只见外面又走进一个人来,头戴浩然巾,身穿酱色䌷直裰。」《镜花缘》第二五回:「谁知他们个个头戴浩然巾,都把脑后遮住,只露一张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