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焮肿(焮腫)
肿胀。《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膝痈》:“膝痈。焮肿,色红,疼。”
分類:肿胀
《漢語大詞典》:洪肿(洪腫)
肿胀。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庾宏奴》:“寻而 杨氏 得疾,通身洪肿,形如牛马。”隋书·李德林传:“ 德林 寻丁母艰去职,勺饮不入口五日,因发热病……名医 张子彦 等为合汤药, 德林 不肯进,遍体洪肿。”法苑珠林卷九一引《冥报拾遗》:“忽有一蜂螫其舌上,遂即洪肿塞口,数日而卒。”
分類:肿胀
《國語辭典》:风水(風水)  拼音:fēng shuǐ
1.风和水。《宋书。卷一。武帝本纪上》:「公中流蹙之,因风水之势,贼舰悉泊西岸。」
2.一种认为房屋或坟地的方向以及周围的地脉、山势、水流等能决定吉凶祸福的传统见解。常用于兴建房舍或埋葬死者。
《國語辭典》:臃肿(臃腫)  拼音:yōng zhǒng
1.毒疮。《战国策。韩策三》:「人之所以善扁鹊者,为有臃肿也。」
2.形容笨重、肥胖、不灵巧。南朝梁。何逊夜梦故人〉诗:「已如臃肿木,复似飘飖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当头那人,生得臃肿肥胖,唇上长了几根八字鼠须。」也作「拥肿」。
《國語辭典》:木舌  拼音:mù shé
1.木制的舌状物,置于木铎内,摇动时因震动而可发出声音。
2.比喻缄默不语。《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忠臣惧死而杜口,万夫怖祸而木舌。」
《漢語大詞典》:食水
(1).喝水。指在水中生活。《孔子家语·执辔》:“食水者善游而耐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
(2).船身入水的深度。借指船的载重量。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又有铁甲小船,所以缠护砲臺,四面伏击,最为灵活坚利。惟食水过深,不能远越重洋。”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船下》:“管理船务者,要常知公司有船若干,食水深浅,现往何处。”参见“ 吃水 ”。
(3).传说中水名。
(4).中医用语。肿胀病状。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白荳蔻五钱,一玻璃瓶,能暖脾胃,去食水,下小水。”
(5).供饮用的水。 秦牧 《沙面晨眺》:“这样做的结果,大水塘渗入了粪溺,食水也变臭了。”
《國語辭典》:吃水  拼音:chī shuǐ
1.指船身入水的深度,为吃水深度之简称。不同船舶有不同的吃水深度。同一船舶亦因不同载重量及所处水域的盐度,吃水深度有所不同。
2.吸收水分。如:「这块地不吃水。」
《漢語大詞典》:鼻塞
鼻腔由于黏膜肿胀或鼻中隔弯曲等而堵塞,影响呼吸通畅。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痉湿暍脉证:“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红楼梦第五二回:“ 晴雯 服了药,至晚间又服了二和,夜间虽有些汗,还未见效,仍是发烧头疼鼻塞声重。”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次日便觉得有些鼻塞声重,胸闷头晕。”
《漢語大詞典》:壅肿(壅腫)
(1).因血管堵塞等原因而引起的肿胀。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顺逆:“则民病血壅肿,目不明。”
(2).喻不成材,不合尺度。 清 朱仕琇 《答邓副使悔庵书》:“窃 仕琇 壅肿弃材,不中尺度。”
《漢語大詞典》:鬼打
迷信者称不知病因的肿胀瘀血症。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二·铁椎柄:“﹝主治﹞鬼打,及强鬼排突人中恶者。”
《國語辭典》:鬼击(鬼擊)  拼音:guǐ jí
中医指人突中恶气,不省人事。
《國語辭典》:水肿(水腫)  拼音:shuǐ zhǒng
因液体在身体的细胞组织中发生异常的积聚现象,而引起全身或局部的肿胀症状。通常心脏病、肾脏病患者会引起水肿症状。
《漢語大詞典》:水病
即水肿病。
分類:水肿肿病
《國語辭典》:气蛊(氣蠱)  拼音:qì gǔ
1.气恼、委屈。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九出:「偏是他将奴误,也不索气蛊。」明。朱权《荆钗记》第二四出:「书中句都是虚,没来由认真闲气蛊。」也作「气苦」。
2.一种腹部胀痛的疾病。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三出:「你万千愁苦,堆积在闷怀,成气蛊。」《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那乞僧气蛊已成,毕竟不痊,死了。」
《国语辞典》:便毒  拼音:biàn dú
中医指肿胀而未溃烂的腹股沟部淋巴腺炎。《金瓶梅》第六一回:「坐想了半日,说道:『我想起来了。不是便毒鱼口,定然是经水不调匀。』」
《漢語大詞典》:尰蛊(瘇蠱)
肿胀蛊毒。比喻祸患。 明 唐顺之 《镇江丹徒县洲田碑记》:“故洲之争未已,而新洲之争又起,於是 丹徒 之视芦洲,如悬疣枝指之着体,非特其悬与枝而已,且痛连於骨体而怵於心,畜为瘇蛊,不治日深。”
分類:肿胀祸患
《漢語大詞典》:宣肿(宣腫)
谓肿胀隆起。《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牙宣》注:“此证牙齦宣肿,齦肉日渐腐頽,久则削缩,以致齿牙宣露。”
分類:肿胀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