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肉红(肉紅)  拼音:ròu hóng
像肤色一般的浅红色。
《漢語大詞典》:玉理
玉的纹理。比喻肌肤纹理温润密致。 北齐 刘昼 新论·殊好:“頳颜玉理,眄视巧笑,众目之所悦也。”
《漢語大詞典》:慢肤(慢膚)
细腻润泽的肌肤。 唐 韩愈 《郑群赠簟》诗:“手磨袖拂心语口,慢肤多汗真相宜。”
《國語辭典》:白肉  拼音:bái ròu
1.白嫩的皮肉。如:「平常很少劳动、晒太阳的人,才能保有一身的白肉。」
2.大腿里部的肉。《礼记。檀弓上》:「圉人浴马,有流矢在白肉。」唐。孔颖达。正义:「云白肉,股里肉者,以股里白,故谓之白肉,非谓肉色白也。」
3.不加佐料的熟猪肉。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食店》:「又有误名之者,如呼熟肉为白肉是也,盖白肉别是砧压去油者。」
《國語辭典》:蜡黄(蠟黃)  拼音:là huáng
形容人生病时,面色像蜡一样黄。如:「他面色蜡黄,看来可病得不轻!」
《漢語大詞典》:丰肤(豐膚)
丰满的肌肤。 汉 王粲 《七释》:“丰肤曼肌,弱骨纤形。”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逸文:“ 玄章 等奉遗旨送尸於 建春门 外尸陀林中,施诸鸟兽。三日復视之,肌貌如生,无物敢近,遂覆以饼饵。经宿,有狼狐跡,唯啗饼饵,而丰肤宛然。”
分類:丰满肌肤
《漢語大詞典》:肌色
肌肤的颜色。列子·黄帝:“ 黄帝 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下戴己,养正命,娱耳目,供鼻口,燋然肌色皯黣。”
分類:肌肤颜色
《国语辞典》:明肌雪  拼音:míng jī xuě
肌肤光洁似雪。五代十国。李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词:「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漢語大詞典》:皓玉
白玉。比喻洁白润泽的肌肤。太平广记卷二五引 南唐 沈汾 续仙传·元柳二公:“见一女未笄,衣五色文彩,皓玉凝肌,红流腻艷。”
《漢語大詞典》:丰腻(豐膩)
形容肌肤丰满光滑。 清 朱鹤龄 《牡丹花下作》诗:“花色总输伊,横陈当丽姬;妖嬈 西子 笑,丰腻 太真 肌。”
《漢語大詞典》:肤挠(膚撓)
谓肌肤被刺而挠屈。犹言示人以弱。孟子·公孙丑上:“ 北宫黝 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 赵岐 注:“人刺其肌肤,不为挠却。”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 荆州 街子 葛清 ,勇不肤挠,自颈已下,遍刺 白居易 舍人诗。”按,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肤挠,色挠也。”
分類:肌肤示人
《漢語大詞典》:理色
(1).道理、颜色。犹言道义和面子。《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 李善 注:“理,道理;色,颜色也。”
(2).肌肤的颜色。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燥溼沧热之异而理色变,牝牡接构之异而颅骨变。”
《漢語大詞典》:花肤(花膚)
形容肌肤之美。 唐 郑嵎 《津阳门》诗:“花肤雪艷不復见,空有香囊和泪滋。”
分類:肌肤
《漢語大詞典》:丰秀(豐秀)
谓肌肤丰满,眉目清秀。旧唐书·怀哀王敏传:“ 怀哀王 敏 , 玄宗 第十五子也。幼而丰秀。”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内赞礼官……其官十餘员,自答应长随,选其动作便利,声音洪亮,仪表丰秀者为之。”
《漢語大詞典》:虚肿(虚腫)
人体因水分运化失调而造成的肌肤浮肿现象。南史·孝义传下·沈崇傃:“久食麦屑,不噉盐酢,坐卧於单荐,因虚肿不能起。” 姚雪垠 《长夜》三一:“但这位眼泡微微虚肿的年轻主妇并不像别人一样地对他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