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使聘
指古代诸侯之间或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后汉书·东夷传序:“於是 濊 、 貊 、 倭 、 韩 万里朝献,故 章 、 和 已后,使聘流通。”
《漢語大詞典》:通聘
(1).互相遣使交好。《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传六世至 襄公 ,以勤王功封 秦伯 ……定都於 雍 ,始与诸侯通聘。” 章炳麟 《訄书前录·客帝匡谬》:“亦犹 乾隆 之世, 英吉利 尝一通聘,而遽书之以为入贡之藩云尔。”
(2).旧时称男家向女家致送订婚财礼。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这事也没有十天八天一月半月的耽搁,一切下茶,通聘,奠雁,送妆,都在今日。”
《漢語大詞典》:聘纳(聘納)
谓以礼娶亲。古代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聘指问名,纳指纳征,亦称纳币。《淮南子·泰族训》:“待媒而结言,聘纳而取妇,紱絻而亲迎,非不烦也,然而不可易者,所以防淫也。”文选·范晔〈后汉书·皇后纪论〉:“所以明慎聘纳,详求淑哲。” 李周翰 注:“聘,问;纳,取也。”太平广记卷三七二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不疑》:“聘纳则无,市一婢耳。”
《國語辭典》:延聘  拼音:yán pìn
聘请。《清史稿。卷一四○。兵志一一》:「山东省机器局自创造至今,并未延聘西人。」《黄绣球》第二五回:「一时这中学添筹经费、议定章程、延聘教习,都是那地方官办理。」
分類:延聘聘请
《國語辭典》:下聘  拼音:xià pìn
1.男家择定吉日,向女家致送订婚聘礼。聘礼一般包括聘金、金饰、羊猪、礼烛、礼炮、礼饼、连招花盆等。《醒世恒言。卷二三。金海陵纵欲亡身》:「随你恁么人家下聘,也没这等好首饰落盘。」
2.给予聘书。如:「他教学不认真,听说校长已决定不下聘了。」
《國語辭典》:受聘  拼音:shòu pìn
1.接受聘任。如:「他受聘担任该公司的总经理。」
2.女方接受男方的聘礼。宋。陆游 晚秋农家诗八首之四:「西邻女受聘,贺之以一襦。」《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奴自受聘之后,常拚一死,只为未到得嫁期。」
《韵府拾遗 敬韵》:奉聘
宋书礼志晋太始中有司奏诸侯之国其王公以下入朝者四方各为二番三岁而周周则更始若临时有解却在明年来朝之后更满三岁乃复不得从本数朝礼执璧如旧朝之制不朝之岁各遣卿奉聘奏可
《漢語大詞典》:时聘(時聘)
指天子有事时,诸侯派遣使臣来聘问。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聘曰问,殷頫曰视。”周礼·秋官·大行人:“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頫以除邦国之慝。” 郑玄 注:“时聘者,亦无常期。天子有事,诸侯使大夫来聘。”
《骈字类编》:六聘
明一统志六聘山在顺天府房山县西三十里
《漢語大詞典》:再聘
再度婚娶。初学记卷十四引 晋 潘岳 《答挚虞新婚箴》:“先王制礼,随时为正……女无二归,男有再聘。”
分類:再度婚娶
《漢語大詞典》:重聘
(1).厚礼延聘。后汉书·崔駰传:“或重聘而不来,或屡黜而不去。”
(2).丰厚的聘礼。 南朝 梁简文帝 《筝赋》:“纳千金之重聘,擅专房之宴私。” 隋 江总 《庄周颂》:“垂竿自若,重聘忘言。”
《國語辭典》:徵聘  拼音:zhēng pìn
徵召聘请。《三国演义》第一○回:「操徵聘郭嘉到兖州,共论天下大事。」《儒林外史》第一回:「朝廷行文到浙江布政司,要徵聘王冕出来做官。」
《漢語大詞典》:致聘
(1).送交定亲礼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 吴郡 太守 张公直 ,自守徵还,道由 庐山 。子女观祠,婢指女戏妃像人。其妻夜梦致聘。”
(2).征聘。旧唐书·令狐楚传:“ 桂管 观察使 王拱 爱其才,欲以礼辟召,惧 楚 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
《漢語大詞典》:出聘
(1).出使访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其出聘也,通嗣君也。”
(2).出嫁。 秦兆阳 《在田野上前进》第十章:“在大街上,当着那么多人,嚷着骂着,造谣,说自家没出聘的孙女儿不要脸,勾引人,有这样的爷爷吗?”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 申耀宗 推托外甥女儿已经出聘了。” 梁斌 《红旗谱》六:“闺女家到底差多哩,出聘的时候,顶少赔上两个大板箱。”
《漢語大詞典》:大聘
(1).诸侯每隔三年使卿向天子行聘问之礼,谓之“大聘”。《礼记·王制》:“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郑玄 注:“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则君自行。”
(2).旧时订婚聘礼。《廿载繁华梦》第三一回:“那日便择过了日子,送到 周 家那里,随后又过了大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