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75分类词汇 75
《国语辞典》:鄙师(鄙师)  拼音:bǐ shī
职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位次县正,掌管一鄙的政令祭祀。
《国语辞典》:技正  拼音:jì zhèng
职官名。掌技术事务。其下并设技士和技佐以辅佐之。
《漢語大詞典》:防御使(防禦使)
职官名。 唐 武则天 时始设于 夏州 , 安 史 之乱时分设于中原军事要地,掌本区军事,以刺史兼任,常与团练使互兼,以后废置无常。至 宋 代为武将兼衔,官阶高于团练使,低于观察使。 辽 南面官系统中有防御使。 清 代各省驻防军中设防御使,是正五品武官。驻京之健锐营及各陵寝亦设防御使。 唐 杜甫 《奉送蜀州柏二别驾》诗:“迁转五州防御使,起居八座太夫人。”旧唐书·职官志三:“又大郡要害之地,置防御使,以治军事,刺史兼之,不赐旌节。”金史·宣宗纪上:“ 德州 防御使 完颜丑奴 伏诛。”
《国语辞典》:太子太师(太子太师)  拼音:tài zǐ tài shī
职官名。晋时所置,太子老师之一。参见「太子太傅」条。
《国语辞典》:太中大夫  拼音:tài zhōng dà fū
职官名。古代职掌议论的官员。《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国语辞典》:太子少保  拼音:tài zǐ shào bǎo
职官名。晋时所置,太子老师之一。参见「太子太傅」条。
《国语辞典》:太子少师(太子少师)  拼音:tài zǐ shào shī
职官名。晋时所置,太子老师之一。参见「太子太傅」条。
《国语辞典》:太子舍人  拼音:tài zǐ shè rén
职官名。任事于太子宫中。见《续汉书志。第二七。百官志四》。
《国语辞典》:太子太傅  拼音:tài zǐ tài fù
职官名。汉时所置,与太子少傅同为辅导太子之官。晋时,与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太子少傅、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同称「东宫六傅」,职事依旧。隋、唐以后仅为加官、赠官的虚衔,不再担任原有职务。
《国语辞典》:太常博士  拼音:tài cháng bó shì
职官名。掌管宗庙礼仪。两汉太常博士兼掌选试之官,魏晋以后则专为议礼之官,到清代仅掌缮写文牍。
《国语辞典》:光禄大夫(光禄大夫)  拼音:guāng lù dà fū
职官名。汉武帝时改中大夫为光禄大夫,为掌议论之官。至唐、宋以后成阶官之名,为从二品官员。元、明又升为从一品,清时升为正一品,是文臣中的最高阶官。其无固定职守,相当于现今的顾问。《文选。羊祜。让开府表》:「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数年之间,聚贿千万,累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兼授右仆射,一时薰灼无比。」
《国语辞典》:护军将军(护军将军)  拼音:hù jūn jiāng jūn
职官名。汉代于出征时为协调诸将领而置。后来逐渐变成与领军并置的官,且掌握中央军权,并负有守护宫城的责任。
《国语辞典》:户部尚书(户部尚书)  拼音:hù bù shàng shū
职官名。户部的最高长官。负责户口、财赋等职务。
《国语辞典》:奉政大夫  拼音:fèng zhèng dà fū
职官名。金置,为文官正六品封阶,后世则升为正五品之封阶。
《国语辞典》:经筵讲官(经筵讲官)  拼音:jīng yán jiǎng guān
职官名。陪侍君主讲论经史的专官。唐朝时始设立,原称为侍读、侍讲,至元朝时方改称为「经筵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