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45,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耳孔
耳快
耳力
耳视
耳珠
剺耳
濯耳
莫耳
波耳
飞耳
红耳
耳背
耳廓
耳性
耳盈
《國語辭典》:耳孔  拼音:ěr kǒng
外听道。
《漢語大詞典》:耳快
谓声音悦耳,使人快意。《隋唐演义》第一回:“説来也使人心快,听来也使人耳快,看来也使人眼快。”
《國語辭典》:耳力  拼音:ěr lì
耳朵的听力。《孟子。离娄上》:「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
分類:听力
《漢語大詞典》:耳视(耳視)
谓以耳代目。 宋 司马光 《迂书·官失》:“衣冠所以为容观也,称体斯美矣。世人捨其所称,闻人所尚而慕之,岂非以耳视者乎!”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三:“ 宋 周朗 有櫝带寳笥著衣之论, 司马文正公 有耳视目食之説,皆足以儆世迷。”参见“ 耳视目听 ”。
《國語辭典》:耳视目听(耳視目聽)  拼音:ěr shì mù tīng
心智通明,视听不限于耳目。比喻得道之深。语本《列子。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漢語大詞典》:耳珠
即耳璫。《太平御览》卷七一八引 汉 应劭 《风俗通》:“耳珠曰璫。”参见“ 耳璫 ”。
《國語辭典》:耳珰(耳璫)  拼音:ěr dāng
1.耳朵上的饰物。《续汉书志。第三○。舆服志下》:「簪珥。珥,耳珰垂珠也。」也作「明珰」、「珥珰」。
2.卷耳的别名。参见「卷耳」条。
《漢語大詞典》:剺耳
割耳流血。表示心诚。新唐书·崔宁传:“ 冕 被谤,朝廷疑之,遣使者问状, 寧 部兵剺耳白其冤,使者以闻。”新唐书·叛臣传下·陈敬瑄:“使者至, 敬瑄 使百姓遮道剺耳诉己功。”
分類:流血
《韵府拾遗 纸韵》:濯耳
王安石寄曾子固诗弃捐人间乐濯耳受天籁
《国语辞典》:莫耳  拼音:mò ěr
量词。计算物质所含原子或分子数量的单位。为英语mol及mole的音译。参见「克分子」、「克原子」条。
《国语辞典》:波耳  拼音:bō ěr
人名:(1)(Niels Bohr,西元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尼耳斯。波耳。西元一九二一年担任丹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所长,并因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于一九二二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且其所领导的哥本哈根研究所,成为世界原子物理学中心。一九五七年获福特基金会原子和平用途奖。其著作有原子结构和光谱理论、原子物理和人类知识等。(2)(Aage Bohr, 西元1922~?)丹麦物理学家阿格。波耳,是尼耳斯。波耳之子。西元一九六三年继承父亲职务,担任该研究所所长。于一九七五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著有原子核的旋转态、原子核结构等。
《國語辭典》:飞耳(飛耳)  拼音:fēi ěr
比喻能听到很远的声音,采纳各种言论。南朝梁。武帝〈求言诏〉:「百辟无沃心之言,四聪阙飞耳之听。」
《骈字类编》:红耳(红耳)
王建 宫词 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毫趁草眠。
《國語辭典》:耳背  拼音:ěr bèi
听觉不灵敏。《景德传灯录。卷八。福溪和尚》:「僧云:『师意如何?』师云:『山僧耳背。』」
分類:听觉不灵
《漢語大詞典》:耳廓
即耳郭。参见“ 耳郭 ”。
分類:耳郭
《國語辭典》:耳郭  拼音:ěr guō
外耳的外围部分。主要由软骨构成,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國語辭典》:耳性  拼音:ěr xìng
能记住听过的话。《红楼梦》第二八回:「薛蟠连忙自己打了一个嘴巴子,说道:『没耳性,再不许说了』。」
《分类字锦》:耳盈
论语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唐无名氏箫韶九成赋宣尼忘味于耳盈
分类: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