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耳闻(耳聞)  拼音:ěr wén
听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分類:耳闻听说
《国语辞典》:目睹耳闻(目睹耳闻)  拼音:mù dǔ ěr wén
亲自看到、听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史部。地理类三。武林旧事》:「盖密虽居弁山,实流寓杭州之癸辛街,故目睹耳闻,最为真确。」也作「耳闻目见」。
分类:亲自
《国语辞典》:略有耳闻(略有耳闻)  拼音:lüè yǒu ěr wén
稍微听到一点传闻。如:「关于这件贪污案,我也略有耳闻,但在事情未查明之前,还是不要妄下定论。」
分类:稍微传闻
《国语辞典》:眼见是实,耳闻是虚(眼见是实,耳闻是虚)  拼音:yǎn jiàn shì shí,ěr wén shì xū
(谚语)亲眼看到才确实,传闻并不足为信。如:「其实我早已听说,只是眼见是实,耳闻是虚,等看到再说。」
《漢語大詞典》:耳闻不如目睹(耳聞不如目睹)
见“ 耳闻不如目见 ”。
《國語辭典》:耳闻不如目见(耳聞不如目見)  拼音: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语本汉。刘向《说苑。卷七。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后指听人传闻,不如亲眼一见来的确实。《文明小史》第一五回:「但是一件,耳闻不如目见,耳闻是假,目见始真。」也作「耳闻不如眼见」。
分類:不如可靠
《國語辭典》:耳闻目睹(耳聞目睹)  拼音:ěr wén mù dǔ
亲自看到、听到。如:「他这一趟世界之旅,耳闻目睹了许多新鲜事。」也作「耳闻目见」。
《國語辭典》:耳闻不如眼见(耳聞不如眼見)  拼音:ěr wén bù rú yǎn jiàn
只听别人叙说,不如亲眼一见来的确实。参见「耳闻不如目见」条。《旧唐书。卷一○一。辛替否传》:「臣尝以为古之用度不时,爵赏不当,破家亡国者,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西游记》第四八回:「口说无凭,耳闻不如眼见。我背了马,且请师父亲去看看。」
《國語辭典》:耳闻目击(耳聞目擊)  拼音:ěr wén mù jí
亲自看到、听到。如:「他把这辈子耳闻目击的一些趣事都记录下来,准备将来出书。」也作「耳闻目见」。
《國語辭典》:耳闻目见(耳聞目見)  拼音:ěr wén mù jiàn
亲自看到、听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夫信谤之徵,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也作「目睹耳闻」、「目击耳闻」、「目见耳闻」、「耳闻目睹」、「耳闻目击」。
《漢語大詞典》:耳闻目览(耳聞目覽)
同“ 耳闻目见 ”。 唐 孙揆《灵应传》:“ 寳 及晡方寤,耳闻目览,恍然如在。”
《漢語大詞典》:耳闻目染(耳聞目染)
同“ 耳濡目染 ”。 孙犁 《〈从维熙小说选〉序》:“老伴是一个文盲,她之所以能‘青年作家’云云,不过是因为与我朝夕相处,耳闻目染的结果。” 从维熙 《北国草》第一章五:“由于他小时候在 巴黎 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漢語大詞典》:耳闻眼见(耳聞眼見)
见“ 耳闻目见 ”。
《國語辭典》:目击耳闻(目擊耳聞)  拼音:mù jí ěr wén
亲自看到、听到。明。无名氏《渔樵閒话》第三折:「似此呵!深为败坏纲常,全无义理,伤尽了人伦风化。似此这般,怎生目击耳闻。」也作「耳闻目见」。
《國語辭典》:目见耳闻(目見耳聞)  拼音:mù jiàn ěr wén
亲自看到、听到。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也作「耳闻目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