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耳朵里响(耳朵里响)  拼音:ěr duo li xiǎng
(歇后语)只有自己知道。《儒林外史》第三六回:「阴骘就像耳朵里响──只是自己晓得,别人不晓得。」
《高级汉语词典》:耳朵垂子
借指耳窝
《國語辭典》:耳朵底子  拼音:ěr duo dǐ zi
俗称耳内出脓的病。
分類:方言
《漢語大詞典》:耳朵风(耳朵風)
方言。听来的消息。《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金钱会起义歌》:“五月菖蒲正蘢葱, 赵起 听到耳朵风。”按, 赵起 ,金钱会领袖。亦省称“ 耳风 ”。如:这个人近来很不检点,我也有些耳风。
《國語辭典》:耳朵软(耳朵軟)  拼音:ěr duo ruǎn
形容缺乏主见,容易听信他人的话。如:「董事长什么都好,就是耳朵软,所以小人容易接近。」
《國語辭典》:耳软(耳軟)  拼音:ěr ruǎn
形容意志力不坚,容易听信别人的话。《西游记》第二七回:「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老残游记》第一七回:「子谨知道宫保耳软,恐怕他回省,又出汊子,故极力留他。」也作「耳根软」。
《國語辭典》:耳朵眼儿(耳朵眼兒)  拼音:ěr duo yǎn ér
1.耳孔。
2.妇女刺透耳垂以戴耳环的孔。也称为「耳洞」。
《漢語大詞典》:闹耳朵(鬧耳朵)
形容嘈杂。 老舍 《离婚》第五:“进了公事房,嘻嘻嘻,讨论着,辩论着彼此的私事,孩子闹耳朵,老太太办生日,春华楼一号女招待。”
分類:嘈杂
《国语辞典》:软耳朵(软耳朵)  拼音:ruǎn ěr duo
比喻容易听信他人之言,改变看法或想法。如:「他是个软耳朵的人,成不了大事的。」
《国语辞典》:听老(听老)  拼音:tīng lǎo
耳朵。《雍熙乐府。卷六。粉蝶儿。金界香飘曲》:「将一个听老可又的去了,早减了三分俏。」
分类:耳朵
《漢語大詞典》:聪耳(聰耳)
(1).使听觉灵敏。国语·郑语:“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 清 曹籀 《〈龚自珍全集〉序》:“草则菖蒲薢茩,聪耳而明目;茯苓茱萸,延年而耐老。”
(2).指听觉灵敏的耳朵。墨子·兼爱下:“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是以聪耳明目,相与视听乎!”荀子·儒效:“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坚白同异之分隔也,是聪耳之所不能听也,明目之所不能见也,辩士之所不能言也。”
《漢語大詞典》:窗笼(窗籠)
喻指耳朵。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脉:“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
分類:耳朵
《国语辞典》:耳根子  拼音:ěr gēn zi
耳朵。《西游记》第一九回:「你的手重,揪得我耳根子疼。」
分类:耳朵
《漢語大詞典》:耳级(耳級)
旧指割下的耳朵。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查倒毙》:“夫马之倒毙在局者,係何马夫所养,该马夫具呈报官,呈内叙明……於某日得何病医治不瘥,於某日在局倒毙,取其耳级呈验。” 清 杨积中 《续御寇略》:“割取首级十八颗,耳级九副。”
分類:割下耳朵
《漢語大詞典》:耳丫子
方言。耳朵。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火狐皮帽的耳扇往两边翘起,露出半截耳丫子。”
分類:方言耳朵
《漢語大詞典》:耳管
即耳朵。 茅盾 《风景谈》:“大小丁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参见“ 耳朵 ”。
分類:耳朵
《國語辭典》:耳朵  拼音:ěr duo
1.人与动物的耳,俗称为「耳朵」。《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牛玉圃听在耳朵里,忙叫长随去问那走堂的。」《老残游记》第一四回:「耳朵里不住的听了说:『这水可真了不得!』」
2.指形状或位置像耳朵的东西。《水浒传》第八回:「董超去腰里解下一双新草鞋,耳朵并索儿却是麻编的,叫林冲穿。」
3.指探听消息的人。如:「我总疑心他是对方派来我们这里做耳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