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32,分69页显示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63  64  65  6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鸣鼓而攻之
沐猴而冠
慕名而来
谋而后动
木病而怪
迷而知反
迷而不反
迷而不返
迷而知返
密而不宣
秘而不露
秘而不宣
秘而不言
美秀而文
蒙盾而前
《高级汉语词典》:鸣鼓而攻之  拼音: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指宣布罪状,加以声讨
《國語辭典》:沐猴而冠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沐猴,即猕猴。猴子学人戴上帽子,虽外表装扮得像人,却少了人的本质。比喻人徒具衣冠而不脱粗鄙本性。也用以讥讽人虚有其表,没有才能而窃据名位。《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伍被》:「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也作「木猴而冠」、「沐猴衣冠」、「沐猴冠冕」。
《国语辞典》:慕名而来(慕名而来)  拼音:mù míng ér lái
仰慕盛名而前来拜访。多为客套的说法。《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三回:「这金矿办起来倒也是一件大商务。兄弟向在汉口,这回是慕名而来,打算多少做点股分。」
《国语辞典》:谋而后动(谋而后动)  拼音:móu ér hòu dòng
形容预先计划稳当而后再行动。《文选。刘孝标。广绝交书》:「苞苴所入,实行张霍之家,谋而后动,毫芒寡忒,是曰:『量交。』」也作「谋定后动」。
《韵府拾遗 卦韵》:木病而怪
陆龟蒙怪松图赞序木病而后怪不怪不能图其真
《國語辭典》:迷而知反  拼音:mí ér zhī fǎn
迷失正道而及时觉察,回归正途。比喻知错能改。《三国志。卷六。魏书。袁术传》:「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晋。桓玄 与释慧远书劝罢道:「迷而知反,去道不远,可不三思?」
《國語辭典》:迷而不反  拼音:mí ér bù fǎn
迷失道路而不知回头。《三国志。卷二八。魏书。钟会传》:「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也。」晋。释慧远〈答桓玄书〉:「可谓下士闻道而大笑之,真可谓迷而不反也。」
《國語辭典》:迷而不返  拼音:mí ér bù fǎn
迷失道路而不知回头。比喻犯错而不知悔改。汉。王粲 为刘荆州与袁尚书:「若使迷而不返,遂而不改,则戎狄蛮夷将有诮让之言,况我同盟,复能戮力为君之役哉?」《三国演义》第三三回:「若迷而不返,则是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父之获也。」
《國語辭典》:迷而不返  拼音:mí ér bù fǎn
迷失道路而不知回头。比喻犯错而不知悔改。汉。王粲 为刘荆州与袁尚书:「若使迷而不返,遂而不改,则戎狄蛮夷将有诮让之言,况我同盟,复能戮力为君之役哉?」《三国演义》第三三回:「若迷而不返,则是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父之获也。」
《國語辭典》:迷而知返  拼音:mí ér zhī fǎn
迷失正道而及时觉悟回头。比喻知错能改。南朝齐。刘绘〈为豫章王嶷乞收葬蛸子响表〉:「但韔矢倒戈,归罪司戮,即理原心,亦既迷而知返。」
《國語辭典》:迷而知反  拼音:mí ér zhī fǎn
迷失正道而及时觉察,回归正途。比喻知错能改。《三国志。卷六。魏书。袁术传》:「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晋。桓玄 与释慧远书劝罢道:「迷而知反,去道不远,可不三思?」
《漢語大詞典》:密而不宣
指官方封锁秘密而不宣告。例如:密而不宣的任务。
《國語辭典》:秘而不露(祕而不露)  拼音:mì ér bù lù
隐密而不表现于行动。《三国志。卷一四。魏书。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国语辞典》:秘而不宣(秘而不宣)  拼音:mì ér bù xuān
隐瞒所知,不作宣布。《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密为(鲁)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镜花缘》第七三回:「泛音既有如此妙论,为何谱上都无此说?他却秘而不宣,是个甚什么意思?」也作「秘而不泄」。
《漢語大詞典》:秘而不言(祕而不言)
见“ 祕而不露 ”。
《國語辭典》:秘而不露(祕而不露)  拼音:mì ér bù lù
隐密而不表现于行动。《三国志。卷一四。魏书。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分类字锦》:美秀而文
左传子太叔美秀而文注其貌美其才秀
《分类字锦》:蒙盾而前
陈书司马申传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盾而前
分类:干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