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27,分6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议而后动
志而不忘
尤而效之
置之死地而后生
应运而生
应阳而变
应弦而倒
应刃而解
饮恨而终
颖脱而出
迎刃而理
迎刃而解
迎而视之
执而不化
重足而立
《韵府拾遗 董韵》:议而后动(议而后动)
易: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
《高级汉语词典》:志而不忘
牢记心中,永远不会忘怀
《漢語大詞典》:尤而效之
谓明知其为错误而有意仿效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露布:“高曳长縑,虚张功捷,尤而效之,其罪弥大。”
《國語辭典》: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後生)  拼音: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形容置身于无退路的境地,势必能拚死向前,求得生存。参见「陷之死地而后生」条。《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
《國語辭典》:应运而生(應運而生)  拼音:yìng yùn ér shēng
顺应天命或时势而降生。唐。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大哉神圣,与时回薄,应运而生,继天而作。」《红楼梦》第二回:「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也作「应运而起」、「应运而出」。
《分类字锦》:应阳而变(应阳而变)
埤雅:蔡邕月令云:鹰化为鸠。鹰,鸠属也。鸠凡五种,鹰为鹴,鸠应阳而变,则喙柔仁而不鸷。夏小正曰:应者,其杀之时也;鸠者,非其杀之时也,善其变而之仁也。中秋鸠化为鹰,变而之不仁,故不记也。
分类:
《漢語大詞典》:应弦而倒(應弦而倒)
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形容射箭技艺高超。史记·李将军列传:“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 彰 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晋书·杨济传:“猛兽突出,帝命 王济 射之,应弦而倒。”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异兽如飞星宿落,应弦不碍苍山高。”
《漢語大詞典》:应刃而解(應刃而解)
犹言迎刃而解。比喻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梁斌 《播火记》二五:“虽然有好多问题事先没有商量,有 朱老忠 在,也就应刃而解了。”
《國語辭典》:饮恨而终(飲恨而終)  拼音:yǐn hèn ér zhōng
心怀忧恨而死。唐。蒋防《霍小玉传》:「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小女兴娘薄命,为思念郎君成病,于两月前饮恨而终,已殡在郊外了。」
《國語辭典》:颖脱而出(穎脫而出)  拼音:yǐng tuō ér chū
锥尖透过囊袋显露出来。语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比喻有才华的人得到机会而崭露头角。唐。李白 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也作「脱颖而出」。
《漢語大詞典》:迎刃而理
犹言迎刃而解。 清 周在浚 《行述》:“ 潍 ,剧邑也,事繁丛弊,先大夫以书生受事,迎刃而理。”
《國語辭典》:迎刃而解  拼音:yíng rèn ér jiě
比喻事情很容易处理。《晋书。卷三四。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聊斋志异。卷二。陆判》:「著力如切腐状,迎刃而解。」
分類:容易解决
《分类字锦》:迎而视之(迎而视之)
韩诗外传:孔子出卫之东门,逆姑布子卿曰:二三子引车避,有人将来,必相我者也。志之。姑布子卿亦曰:二三子引车避,有圣人将来。孔子下步,姑布子卿迎而视之五十步,从而望之五十步,顾子贡曰:是何为者也?子贡曰:赐之师也何如?姑布子卿曰:得尧之颡,舜之目,禹之颈,皋陶之喙,从前视之,盎盎乎似有王。者,从后视之,高肩弱脊。此惟不及四圣者也。
分类:相术
《國語辭典》:执而不化(執而不化)  拼音:zhí ér bù huà
固执己见而不知变通。《庄子。人间世》:「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
《國語辭典》:重足而立  拼音:chóng zú ér lì
双脚并拢站立,不敢向前移动。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野叟曝言》第四二回:「富民重足而立,贫民揭竿而起。」